《第四种爱情》书评:爱的帷幕(3)

假如说,《哈巴哈岛的爱情》、《呢哝吾友》、《花事》这几个小故事以不同的面相展现被分化的阶级、顽固的定义与习俗所囚禁的欲望,那么《茉莉》就是欲望的另一重真实又扭曲的面具。

与前几个故事不同,《茉莉》由第一人称“我”贯穿全文,我是主角、又是旁白,更确切地说,“我”是一个窥视者:在夜色的掩护下,孤独的“我”渴望着舞台上那个永远戴着帽子起舞的女子,茉莉。

你会发现,这个故事少有叙事,即使有,也是心理描写的铺垫。尽管如此,当你触碰到第一个句子时,这场“爱”的自我较量仍会迅速将你卷入其中:茉莉的茉莉酒吧,茉莉爱喝的马丁尼酒,茉莉每晚的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以及像青竹、柳枝、水波、花朵的舞姿;“茉莉,茉莉”,全世界的男人都在喊你,你消失的那一晚,凌晨一点半的茉莉酒吧里,“台下的人围着舞台用手和脚很有节奏地敲舞台边沿,舞台上开始有人把酒杯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台上台下全是梦游一样的男人,是茉莉给他们梦或梦想,他们都想把梦一直做下去。”而在这群人中间,有一个穿得土里土气的送酒小工(即“我”),“郑重、执著、深情地呼喊你的名字,泪水和鲜血淋在你来过的地方”,“你这个名字、这个标题,这个代码,像一束光闪过我年轻的心灵,此时此刻,我实实在在地爱着你。茉莉--最美的花朵。”

可惜,这个“茉莉”在“我”伸手撕掉那张面具的那一晚,就瞬间变成了一个干瘪的老婆婆,裸露出了她的本质--“爱的幻象”。

好了,现在可以来回答本文刚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了。撕开爱的帷幕,你发现了爱情的第几种?

作者简介:李文雅,专业出版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