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尊重(2)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

父母必须了解孩子的基本特点,按照适合他们的方式去养育他们。例如,孩子思维具体形象,我们要避免空洞地给他们讲大道理;孩子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活泼好动是健康孩子的标志,我们应给他们留有充分活动的空间;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我们不能抱怨他们学习不用心……孩子是一本书,我们要理解和宽容他们。

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我们必须珍视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孩子们的兴趣就是保护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忽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一味追求“学有所成”,甚至从小定向培养,以牺牲孩子童年快乐为代价获取某些特长势必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健康发展,合理地约束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之学会约束自己,懂得遵守必要的规矩;随年龄的增长,学会控制、调整自己的欲望,锻炼自己的意志,形成坚强勇敢的品质。

学会尊重的目的在于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使之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人必须从我做起,放下自己的尊严,与孩子共同成长。

“学会尊重”是“善于沟通”的前提,但学会尊重并不意味着就会沟通,因为与孩子沟通是需要技巧和能力的。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孩子阶段表现得十分突出,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别要尊重他们之间存在着的差异,避免以所谓“优秀孩子”为榜样在他们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你看看你,你再看看人家……”这句话最刺伤孩子的自尊,应成为教育的忌语。要看到不同个性的孩子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每一个孩子,会欣赏自己孩子的父母是最聪明的。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磨灭、不压抑他的本性流露,从而为他营造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的潜能,也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和谐有效的沟通创造条件。

孩子出现不同于平常或超出平常的举动时,父母在批评孩子前,最好问问孩子为什么,而不是先否定他的表现。多听孩子的说法,也许只是多看他们的做法,尊重他们的主见,再适时地给予评价,孩子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尝到受人肯定和自我表现的喜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