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尊重(1)

现代孩子观的核心是尊重孩子,视孩子为与成人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要想成为成功的父母,就要尊重和维护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的应有权利,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

在尊重的前提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谈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而不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是沟通的支柱。

那么,父母如何真正做到尊重呢?

尊重孩子应有的权力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要维护他们的权力,父母必须做到为孩子创设相应的空间和条件,还给他们应有的权力。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不是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一方面,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另一方面,在与孩子交谈时,他们又习惯于要求孩子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做法包含了多么巨大的矛盾!它只会导致孩子对与父母交谈的害怕。要成功地与孩子进行有教育意义的交谈,父母必须始终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

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要学会运用简短书信。在某些情况下,父母不好面对面地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此时用简短的书信来沟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孩,有一段时间热衷于打扮而耽误了学习。父亲察觉后,给她写了一张字条:“外表美只能取悦于人一时,内在美才能经久不衰。一味追求外表美而放弃学习的人,美将离她越来越远。”女孩读了字条以后,内心受到震撼,体会到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从此就用心学习了。试想想,如果父亲当时不顾孩子的自尊,对其大肆责骂或冷嘲热讽,会是什么结果呢?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父母往往教育孩子要尊重父母、师长,却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只有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才有利于建立健康的沟通氛围。

孩子从一出生就具有人格尊严,要杜绝对孩子随意敷衍、盲目指责、任意羞辱的粗暴行为,更不能拿孩子作为宠物玩耍,随意给他们起绰号,当众披露他们的缺陷。在受尊重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才懂得什么是尊重,应该如何去尊重他人。

有个孩子在做数学题时马马虎虎,不该错的也错了,他的妈妈想改变他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看到期末试卷后,就对他说:“孩子,你进步很快,我真为你高兴。如果你继续努力的话,下次数学考试成绩一定会跟语文一样好!”孩子听了很高兴,以后学习态度就渐渐端正了。如果妈妈当初对他说的是:“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粗心大意,这么简单的习题也会做错!”那孩子可能就难以接受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