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可以一边讲着故事,一边假装对他们做着解说,用以下的方式去说:“杰克和吉尔去爬山,就像这个样子”(跺着脚或制造一些可以听见声响的动作。)“去提一桶水,就像这个样子”(用粉笔在黑板上做着记号,好像是在画着什么。)“杰克从山上摔了下来,就像这个样子”(翻倒一张椅子。)“还摔破了他的花冠,就像这个样子”(重重地扔下一本书或其他什么东西。)等。也可以突然对着某位孩子的耳朵说道:“看这边。”或者兴奋地拍一下另一个孩子的肩膀,等等。
之所以这样训练是因为,在许多爸爸妈妈的眼里,对孩子说“不要”远不如对孩子说“要”效果要好。当然,通常情况下,最好是说“要”,因为“不要”很容易“将观念灌输进孩子们的大脑”,而在此之前,孩子们的脑海中并没有这一类的观念。
比如,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有位妈妈撂下孩子时跟他们说了这样一句告别时的禁止性命令:“不要将豆子放在你们的鼻子上!”孩子会遵守这个命令吗?要知道,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知道,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倾向于实现我们脑海中的任何一个观念,无论它是被贴上“要”还是“不要”的标签。虽然我们向孩子强调了不要做某事,但在孩子的思维里,这个“不要”的命令更多时候只对那个本来要禁止的事情起到一个观念强化的作用,并且因此使得这个本要被禁止的行为更加具有强迫性。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更有好奇心去尝试了。
但是禁止——对诸如此类念头的压制——是一个必须培养的重要的习惯。尽管我们不应该太过于挑逗孩子的好奇心,即孩子不知道,也不意味着事情就不会发生。要知道,绝大多数的法律和法规都是禁令式的——“你不该这样”。所以,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练习对否定性命令的服从还是相当重要的。
[反馈记录]
孩子是否都能够很好地记住自己该做的事情呢?如果孩子没有很好地完成命令,分析没完成的原因。比如,时间间隔太长?还是命令过于复杂?又或者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服从习惯没有达到标准?
训练7.对禁止性命令的延迟锻炼
[关键词]
服从力,自我控制力
[目的及注意事项]
增强孩子面对禁止性命令时的自控能力。
训练时,父母应该逐渐延长禁止性命令的时间,直到孩子能够始终如一地保证对禁止性命令的服从为止。
[训练过程及分析]
告诉孩子们,你准备对他们做进一步的“不要”式的服从命令的练习。之后,给出命令:
“不要制造出任何声响,直到我说‘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