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惩罚措施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要老是惩罚孩子,要让他们把目标放在未来的奖励上;不要老是以旧眼光看待孩子,而是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防止相同的错误行为再次发生。
第二,不要让孩子蒙羞,或者让他丢脸,因为最有效的方式是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被罚站墙角、列入黑名单、被人嘲笑,他会失去自尊心,除非有人欣赏并肯定他的价值,否则他将很难再振作起来。
第三,训斥呵责或者絮絮叨叨时,不要使用伤感的语调,或者是虚假的情感——“你让妈妈的心都碎了”“我宁愿去死”等。
第四,把强迫孩子学习当成是惩罚的手段是错误的,这使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很有可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奖励
俗话说“罚十短不如奖一长”。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在尽力追求奖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如此,因为还没有形成独立自主人格的他们非常渴望获得来自成人的肯定和奖励。
对于一个渴望获得奖励的人来说,奖励的内容可能是钱财、奖品、权利、获得成功的喜悦、荣誉,或者仅仅是事情圆满完成后的满足感。由此可知,想要把奖励从教育活动中清除出去,这只是不切实际的感情用事而已。单纯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不现实的。
当然,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精神奖励越多,他们变好的欲望就越大,相比之下,金钱或物质奖品的奖励是最差的方式。奖励应该被用来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作为取得最好结果的最有效的方式,最终是要激发孩子自身努力的欲望。金钱和物质奖品只会让孩子的动机变得卑鄙龌龊、唯利是图,因此这种方式只能作为最后的诉求手段,即使能够逐渐提升孩子的抱负,但也只能是在没有更好的奖励方式的情况下采用。能够带来骄傲和殊荣的奖励才是最好的。
速度与行动力
如果一个人,工作上比其他人多干一倍,玩耍的时间也比其他人多一倍,他就相当于有了两条生命。因为我们的人生目标就是要从有限的时间中尽可能地获取最多,所以速度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有利条件。我们很难知道一个人究竟能比其他人快多少——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在相同的时间里,一个人完成其他人两倍的工作量,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匆匆忙忙的人生是不可取的,这种匆忙意味着他的人生将会未经思考就糊里糊涂地度过。孩子们常见的借口是:“如果有时间,我一定能够完成这件事情。”或者说:“如果我知道怎样去做的话,我一定能够做好这件事情。”这些其实并不只是借口。在很多情况下,速度与行动力都是对孩子进行训练的必要条件,其重要性不亚于其他的优点。
一个简单的动作是否能够被尽快地正确地完成,取决于个人的反应时间。这种反应时间,因个体的差异而会有区别,而且也不可能通过教育获得实质性的改变。如果操作本身只是一系列动作的简单循环——就像把信封折叠好、密封、贴上邮票——那么就有可能成为习惯,从而提高速度。速度纯粹取决于反应时间。此外,疲劳程度和努力程度都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