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回到了自己的属地宋州,在归德府里安静地待着。他需要时间来沉淀所发生的这一切。好的,坏的;悲伤的,欣喜的;莫名其妙的,惶惑不安的种种。
其实回到宋州之前,他已经弄清了“殿前都点检”为什么会突然落在了自己头上。
原来,周世宗柴荣在北伐期间,一次偶然发现一个皮囊中有块3尺长的木牌,上写“点检作天子”五字。“点检”无疑是指殿前军的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而当时,坐在这个职位上的人就是张永德。在柴荣身染重病期间,这块牌子的出现意味深长。其实柴荣曾经考虑过是否传位于张永德,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为了防患于未然,柴荣临终之前突然调整了禁军高层,把赵匡胤推上了统帅的宝座。
那么,木牌究竟是谁放进去的?
历史没有给我们答案,很多人怀疑是赵匡胤动的手脚,因为赵匡胤既有作案动机,也有作案时间。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赵匡胤绝无可能做这种蠢事。
首先,历史证明了,当时的赵匡胤,绝不可能加害张永德。我们不谈赵匡胤与张永德之间的私交如何,我们只看事实:张永德在赵匡胤称帝开国后位极人臣,受到赵匡胤、赵匡义两位皇帝的厚待,活到了73岁,享尽天年。再者说,就算赵匡胤当时心动邪念想搬掉眼前的绊脚石,但就算张永德倒了,也未必轮得到赵匡胤做检点。还有个皇亲国戚李重进,还有韩通。
其次,以柴荣的个人能力和他们之间牢不可摧的主仆关系,赵匡胤不敢,也不可能在柴荣生前动这种念头。我们还是不谈赵匡胤与柴荣之间的感情如何,我们只看事实:赵匡胤多年跟随柴荣专职护驾,这种特殊的主仆关系直到柴荣生病的时候也从未改变过。柴荣喜欢做御驾先锋,攻城略地之时常会在野外露宿。史载,4月17日至28日这段日子,柴荣身边只有赵匡胤一支亲兵护卫,驻地四周则布满了游走的辽国骑兵,但柴荣始终镇定自若。而赵匡胤也一如既往地尽职尽责,屡次带兵驱散辽国骑兵,日夜保卫柴荣的安全。试想,如果赵匡胤在柴荣在位时已经动了夺权之心,他何必费那个力气去做什么木牌,做把刀成吗?
所以说,赵匡胤对柴荣绝对是忠心不二的,他既没有动过谋逆之心,也没有想过自己能越过张永德,做上殿前都点检。因为他的资历、背景,甚至年龄在张永德面前都没有优势。
但是,周世宗柴荣死了,他们之间那份异姓兄弟般的主仆情谊,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没有再多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