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年,郭威和柴荣这对父子,以满门抄斩的代价换取了后周天下。郭威没有了亲生儿子,柴荣便以皇太子的身份任澶州刺史、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赵匡胤因为参与了郭威的陈桥兵变护驾有功,被晋封为禁军东西班行首,手下还管理了一班弟兄。但是,每天穿着华丽的军礼服站在宫中当标杆,这绝不是赵匡胤的理想!在这种摆设一样的职位上,怎么可能建功立业?总不能天天盼着宫廷政变吧?
赵匡胤郁闷了,他想起了已经是皇太子身份的柴荣。也许是心有灵犀,此时的柴荣心里也正惦记着,那个在河中城下跟自己把酒言欢、比武弄剑的赵匡胤。
赵匡胤很快接到了一纸调令,他从皇城里不起眼的禁军东西班行首,变成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兴顺军副指挥使。
公元951年,柴荣任镇宁军节度使,赵匡胤在节度使幕府中任职。两年后,柴荣任开封尹封晋王,判内外兵马事,赵匡胤随即升任开封府马直军使。柴荣把赵匡胤视为心腹之人,悉心栽培之意已经显而易见了。
但是,武官以战显勋,没有仗打,赵匡胤就没有显露才干的机会。天下太平,对老百姓而言当然是好事,但对武将而言,就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很快,机会就来了。
公元954年3月,柴荣继位仅仅一个月,后周的朝廷,不,是后周朝廷的群臣们就乱了。
前方送来800里加急战报,北汉和契丹的联军共计4万人,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后周边境,明摆着是趁后周国丧,来占大便宜,而且北汉还有自己的心思,报仇!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北汉,还记得之前我们提到过,刘承祐死后,后汉大臣们又公选出了一位新继承人,就是刘知远的弟弟,刘崇的儿子刘赟。这个刘赟为什么没下文了呢?因为郭威称帝以后,不声不响地把他给办了。所以刘崇才另起炉灶建立了北汉,并且“效仿前贤”,认契丹国主为叔叔,自称侄皇帝。他发誓要给大哥和儿子报仇,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这一次,刘崇觉得机会来了。
“朕,要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