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7年6月3日,辽国退兵后,曾经支持石敬瑭登基的功臣,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不失时机进军汴京。继明宗李嗣源之后,第二位兵不血刃就顺利登基的皇帝,改名为暠,改天福十三年为乾祐元年,国号“汉”,史称后汉。
由于皇上颁布诏令,原后晋的官员均可以前来复职,所以赵弘殷又应召上岗,继续在禁军中担任小队长职务,赵家总算又有了铁饭碗。可是饭碗虽然端上了,饭却不香,禁军护圣都指挥使这个职位的饷银如今已经养活不起赵家几十口人丁了。这也不能怪皇帝没有恩宠,实在是时局太坏。从后晋到大辽,连年战祸造成了后汉民生凋敝、物资匮乏,有工作、有饭吃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21岁的赵匡胤却不这么想。如今世道越来越不好,赵弘殷的官饷越来越少,可是吃饭的嘴却是逐年递增。赵匡胤觉得作为家中的男人,作为四个孩子的父亲,必须要出去谋生了。他知道,要想不在家中受女人的气,只有一条路:离家出走,到外省打工去!
于是,在一个清冷的早晨,年轻气盛的赵匡胤背着一个小包囊,离家出走了。不管怎样,新皇帝登基了,天下总算又太平了。他放心地把家人都托付给了父亲,踏上了勇闯天涯的江湖路。
可是赵匡胤没有想到,这世道很快又乱了。
胸怀大志的后汉高祖刘知远非常短命,仅仅在位一年便身染重疾,继之驾鹤西游了。刘知远临死之前,只来得及做了一件事,就是替自己的儿子刘承祐挑选了五位顾命大臣:他们是枢密使杨邠、郭威,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和宰相苏逢吉、苏禹。刘知远以为有这几位开国元老辅佐自己的儿子,后汉天下当高枕无忧,但事实与他的主观期望背道而驰。
这五位顾命大臣,杨邠、郭威、史弘肇三人是死党,宰相苏逢吉和苏禹是一伙。刘知远死后,这文武两派元老互相看不上眼,矛盾急剧升级。甚至当着皇帝刘承祐的面,史弘肇都敢公然谩骂苏逢吉说:“朝廷治国安邦,凭得是我手中长枪,你算什么东西!”武派老臣不仅不把文官当回事,对刘承祐的态度也好不到哪里去。结果年轻的皇帝站到了文派老臣那一边,找了个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史弘肇、杨邠的脑袋搬了家,顺便灭了他们的满门;只有当时驻守边关的郭威因为远离朝廷而幸免于难,但家眷妻小却全部做了刀下之鬼。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个真实而血腥的故事没有到此结束。郭威从杀他的人那里,拿到了年轻皇帝要杀他的密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