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朝鲜的日子(21)

韩王因受到袁世凯的愚弄,以违犯规定为名治了朴定阳的罪,之后的继任者因此都裹足不前,有的借故规避,有的中道而回,都以朴定阳为前车之鉴,至于那些后来被派出去的使臣也是这样。所以,在这之后的几年内,朝鲜都没有出使的使臣,由此可见,清朝对朝鲜的胁迫是多么厉害。

朝鲜的关税都是李鸿章派西方人去征收的,这些负责征税的西方人薪资极高,一个月的工资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朝鲜欠西方人的薪资已经累计到了数万元,但朝鲜的财政又被清朝所把持,朝鲜不能自主,其窘态自不待言。当时有一个征收仁川税收的西方人,契约将满,朝鲜想将其辞去,请我日本国帮忙聘请一个叫尼信的英国人来接替,并请求尼信在伦敦代朝鲜招募200万的债券,朝鲜准备以海关做抵押,清偿积累的欠债。事情已经商议成功了,但袁世凯侦探到了这个消息,于是他多方阻挠,破坏了朝、日两国的商议,而且还说朝鲜海关的管理权属于清朝,不能抵押。英国人尼信诘问朝鲜,朝鲜说并无此事。尼信就请朝鲜印发公债票,他要带往美国去销售。袁世凯先是发电报给美国公使,说朝鲜印发的公债票可能不是出自朝鲜政府,因为朝鲜一直以来使用的货币都是非常清楚的,而唯独这种公债票没有见过,肯定是朝鲜的一些小人伪造的。再加上朝鲜的海关管理权属于清朝,清朝不承认朝鲜以海关作为抵押进行的借贷。这封电报到了美国,哪还有人敢买朝鲜的债票呢!尼信返回朝鲜后,诘问朝鲜,朝鲜于是向袁世凯询问原委。袁世凯说:“贵国既不训练军队,又不筹集军饷,为什么要贷这笔巨款呢?如果真的急需的话,我可以给您贷些利息较低的贷款,这样贵国也能少受别国的剥削。但是若要我贷款,贵国需要说明用途,如果没有什么实在的用途而去发行国债,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别人不关心贵国的存亡,所以替您卖国债,只不过是投您所好罢了,而我实在不忍心这么做呀。”朝鲜贷款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偿还清朝和西方人的工资,听了袁世凯这番话,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这年九月,朝鲜的太妃去世了。朝鲜和清朝之间有一种野蛮的礼节,这种礼节就是如果朝鲜的皇族去世,朝鲜要给清廷发讣告,清朝派专人前去吊唁,韩王需要到郊外去行郊迎天使之礼。韩王想免去这种野蛮的礼节,先派人去和袁世凯商量,说朝鲜国库严重亏空,无力供应清朝专使的来临,所以清朝吊唁的使节最好就不要派了。袁世凯坚决不同意。袁世凯正想借此显示清朝的威风,于是回答说君主国和藩属国之间本就是休戚相关的,两者之间所有的礼节都是记载在典章上,数百年来人们都是照做而没有废弃,哪有藩属国有大丧而我们不去吊唁的道理呢?朝鲜知道和袁世凯也商量不出什么结果,只能派遣使者到清朝去发讣告,想借此时机请求清政府不要派使者前去吊唁。清政府就此事先是和李鸿章进行了商议,李鸿章又给袁世凯发了电报征询他的意见。袁世凯回信说:“我揣摩朝鲜的意思并不是为了免去吊唁的使者,而是想逃避郊迎礼,朝鲜的财政匮乏是本来就有的事情,但是朝鲜一直储存有接待吊唁使者的款项,现在已经积累到了数十万,没有钱只是借口,我们万万不能答应朝鲜的要求。在朝鲜看来,他们是怕自己承认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而被各国羞辱,但是在我们看来,此举正是为了证明我们君主国对藩属国的情谊。”于是,李鸿章就按着袁世凯电报的意思回复了清政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