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老李奋斗史(14)

据说,李鸿章终其一生,数次怀有秘密夺取帝位的野心,尤其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63年,这个谣言出现在一封戈登写于中国的信中。不过,在这封信中,对此谣传只不过是一笔带过,所以,信中涉及的与此相关的内容很少。还有一次,即1900年,在俄国将其计划公开之前,列强的代表们依旧在对关于让满洲人继续执政是不是对己有利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在此期间,李鸿章的名字数次出现在他们对下一个的朝代可能的创建者的讨论中。然而,诚如赫德爵士在当时当地所看到的情况那样,也诚如中国最近的历史所明确表明的那样,一旦将满洲人赶走,那么必定不会发生值得为之欢呼雀跃的好事。理由相当简单,那就是在中国,在令人民满意或取得人民敬重的条件下,对这个国家加以统治,并具有足以影响这个国家的权威的,还不曾被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拥有。凭着自身的睿智,李鸿章深刻地理解到,让这个王朝就这样平静地继续存在下去是中国当前的最好选择,那就是让这个王朝成为帝国社会制度完整的组成部分,也为整个民族对祖先崇拜奠定基础。他从不曾心存幻想地认为自己的家族可以建立一个王朝。对于满人大权在握,他一直表示支持。其原因并不是出于他对他们有多么爱戴,或者说在他的心目中,他们是一群令人满意的统治者,只是因为他们原本就在那个位置上存在着,那么就不如让其继续存在。他所一贯执行的政策就是正统,就是唯利是图,就是个人对慈禧太后的忠诚,等等,是这些因素明智的混合体。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相当有意思的现象,它可以对此加以证明。1901年,李鸿章提出了自己之所以支持满洲人继续统治的正确性的理由,而到了1912年,身为著名儒学大家的梁启超则用相同的理由对袁世凯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自己的朝代而加以反驳。

从李鸿章对慈禧太后施加的影响来说,1875年的政变让他的权势得以确立,而且是相当坚实地确立起来;从此之后,他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借太监李莲英之手 )利用慈禧太后,以便让人们始终认为他就是朝廷和政府各部中占优势的力量。1884年,恭亲王在总理衙门中的职务被慈禧太后解除,之后,政府中臭名昭著的不法商人庆亲王和醇亲王取代了他的位置,成为政府中徒有虚名的首脑人物。发生这件事后,李鸿章的名字出现在最高的权威中,尤其是在涉及对外事务方面,他的名字更是频繁出现。就在此时,他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他意识到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海军和陆军集权化有多么重要。为此,他在醇亲王的协助下,开始致力于让海军部门及其海岸防御由以省为基础向以国家为基础的转变工作中。在若干年前,也就是差不多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就曾刻意地将谢拉德—阿思本舰队计划破坏掉,不对此计划予以支持,即让这支新的军队处于外国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却不让北京控制的各省当局对其加以利用。如今,他已经身为直隶总督,受着环境力量的引导,而他本人也意识到了集权化的优势;经过李鸿章的据理力陈,最终在北京建立起海军衙门,而李鸿章自己则在天津承担起了这一部门的执行首领的任务。所有这些事情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实施,都是得益于慈禧太后的同意和支持,倘若没有她的支持和协助,他根本无能为力。李鸿章相当精明,他猜测到,想要引起慈禧太后的兴趣,就要让中央集权化思想在北京政府中行得通;要让她意识到,倘若能够拥有一支规模大又装备精良的舰队巡行于大沽入海口,那么这会为她的帝国平添威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