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调任广州总督一职起码说明以下情况:首先,尽管慈禧太后已经十分依赖端亲王和他的义和团领袖,不过她依旧是李鸿章的支持者与护卫者。其次,此事说明,李鸿章自己已然推测出一场暴风雨马上就要到来,所以,他想要努力躲避开暴风雨的中心区域。再次,此事还说明,京城中对进步与改革持抵制态度的人已然察觉出李鸿章是位坚强的对手。在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阶段时,在那些不甚清醒的人看来,“将蛮夷驱逐到大海中去”的想法依旧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徐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徐桐甚至总是高调呼吁说,唯有将荣禄与李鸿章通通处死,才能实现彻底的胜利。在慈禧太后对端亲王的计划以及措施深信不疑之前,李鸿章早已多次提醒甚至警告慈禧太后,觉得他们的主张是绝无任何希望可言的。不过慈禧太后在期盼与担忧之间遭受了难忍的痛苦,以至于导致所有人的建议与劝告均于事无补;而且,作为最大的满清贵族,她无可避免地受到了满汉民族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的波及,此种憎恨的氛围恰好为义和团运动的最后时期赋予了全新的特色与理念。李鸿章奋不顾身,竭尽全力地想令慈禧太后知道她的愚蠢行为将会引发的无法挽回的后果。最后,他虽然奔赴南方,但是却始终坚定地相信,时隔不久他就有再一次充当和解人的身份的机会了,这会令他再次陷入国家利益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相龃龉的尴尬境地之中。
义和团民众宣布自身携有超自然的能力而且无法被战胜,由天津开始的八国联军的枪炮声令这一夸张的说法碎成泡影,慈禧太后试图对外国人发泄愤怒与不满的美梦完全破碎了,而且,她也不再对端亲王、军机大臣刚毅与他们的狂热追随者充满忧虑;一时之间,她又变回了老佛爷,处理政策谋略又如往常般谨慎细致;为了力挽狂澜,挽回铤而走险所形成的危险局面,她只能请求李鸿章施以援手。在解决公使馆围困的半个月之前,慈禧太后在朝堂上下达懿旨,令李鸿章官复原职,继续担任直隶总督一职,宣布“迫切需要熟知外交事务的官僚”,令李鸿章即刻迅速返回京城。李鸿章此时年事已高而且病患缠身,次年则因此病而驾鹤西归。然而他根本无法拒绝朝廷分配给自己的这个危险且让人厌烦的工作。对他而言,无论怎么样,他始终会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朝廷忠心耿耿;终其一生,他一直凭借自身的勇气宣扬并践行着这一原则,而且将这一原则视为一位学者与公仆的首要任务。此时此刻,虽然他精疲力竭、情绪多变,然而他仍旧无法抵挡天性使然的冲动去答复一句“我告诉你如何去做”,不过,他的确可以凭借官复原职的契机去挽回曾经在1896年所丢掉的某些“尊严”。他回复了慈禧太后的紧急来信,对朝廷对自己的信任表示诚挚的感谢;不过他“不由自主地会回忆起那个愚蠢的举动,正是因为这个举动,将我自担任直隶总督一职来二十多年间所改革过的尚且称不上失败的管理机构彻底毁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