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富不过二代
1870年,李鸿章接受指派,带领军队去镇压一次叛乱。当然,这次镇压直接让他获得了升任直隶总督的机会。不过,此次叛乱也让他从此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于1882年的春天在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的住处,也就是武昌的总督府去世。李鸿章用朴实的语言、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哀痛,并表达了他不惜一切为母亲操办这个极具仪式性的葬礼的愿望。由于无论在朝廷担任何种官职,倘若遭遇到父母去世,那个官员都要回到家乡为父母守孝27个月。于是李鸿章多次上奏希望能被免除公职回家守孝,此举被很多文人视作效法和学习的楷模,其中的几篇奏疏甚至被翻译成英文加以出版。其中的一篇写得极为经典,堪称是这位总督文学风格的代表,而且这篇奏折还记录了一些对于研究李鸿章生平极有价值的史实。1882年5月16日,这篇文章首次被发表在《 京报 》上:
奏为近接家信,臣母久病不愈,吁恩赏假驰往省视。恭折沥陈仰祈圣鉴。事窃臣母李氏迎养在臣兄翰章湖广总署,先后已阅十年,现已八十有三岁,平日气体尚健,自去冬感患便血之症,延医诊治,血止而夜热未清,春初稍愈。臣前遣长子经方赴鄂代臣侍奉汤药,倾接来信,痰咳时发,饮食难以多进,老年气血久亏,思子愈切,病情加剧,臣闻之心急如焚,寝食俱废。念自同治九年春间督师赴陕,叩别臣母,不见颜色十三年。于兹矣,报国日长而报亲日短。今母病久未痊愈,中夜辗转,刻难自安相应。吁恳逾格天恩,赏假一月,俾臣即乘轮船航海溯江而上,克期驰往武昌省视臣母病状,稍尽乌鸟私忱。臣母得见游子归侍,可以调理复原,臣当迅速回任以供职守。至北洋海防及中外交涉事件并直隶地方政务均关重要,应请兼派重臣来津署理,俾无旷误。
李鸿章并未对其在天津担任的职务的重要性进行夸张。原因是日本对于朝鲜以强硬态度要求各项权利的做法让中国政府深为忧虑,而与法国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困扰着东京( 即北圻,西方人称为东京,在今越南北部 )方面。因此,就在李鸿章即将归乡尽孝的时候,传来了老母在武昌去世的消息,朝廷也就干脆拒绝了他又提出的为母守孝100天的请求,而这也是可以让人接受的。于是李鸿章把自身的悲痛化作保护国家利益的动力。“因此,应当用母亲早年对他的教诲来鼓舞李鸿章,坚定自己的信念,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报效国家的事业之中。”1882年秋,为了让李鸿章回家安葬母亲,朝廷准许了李鸿章两个月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