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那些发现于欧洲观察家的著作里的大部分资料皆立足于批判李鸿章的事业,而且语言犀利异常。因为受这个国家的语言和风俗方面的表象上的影响以及对官方文件的过分重视,导致这些观察家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受到误导,从而无法得出事实的真相和正确的结论。然而,那些曾经近距离接触他,并描述了众多有关重要事件的秘密历史的欧洲人是最为了解他的,遗憾的是,这些人都已辞别人世,而且不曾留下关于他的任何相关言论。
毕德格先生是李鸿章的美国秘书,他曾经保存过李鸿章的一本日记,据说这本日记竟然是得自李鸿章去世前所睡的床上,而且是偷着拿走的,而且一直被小心地收藏着,从不示于外人;德璀琳先生是李鸿章的心腹顾问,他和赫德爵士曾经在北京和天津分别保存了他们与李鸿章往来的大量信件和记录,不过这些信件和记录均毁于后来的义和团动乱;所以,从1870年到1900年,对于李鸿章在此期间众多对外事务上的秘密外交,后人只能靠着无尽的猜测和遐想来填充,并且现存的证据里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亚历山大·宓吉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但在所有现代记录里,他的著作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料,不过这些资料也只是涉及了李鸿章生活中一段相对简略的时期;而且,由于宓吉先生与李鸿章是私交,加之他对这位大总督心存钦佩之情,所以导致某种平衡的缺乏,因此这些资料的可信度就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质疑。《 英国人在中国 》是宓吉先生的另一著作,在这部作品中,他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感情倾向。
李鸿章自己所写的大量著作,也是探究这位19世纪中国开创者的品性和终生事业的一个源头。毋庸置疑,李鸿章终其一生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奏折编写者,也是一位现实运动的评说者,不过,其影响只要存在于现存的人士中间,那么我们就无法得到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以增加我们进行研究的资料。因此,我们有时候要对这些资料的占有者进行分析,有时候也要对这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领导者和代言人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1913年,一本名为《 李鸿章总督传记 》的书出版,该书的导言部分是由科士达撰写的,据说这本书是由一本来自李鸿章大量手稿的翻译集编纂而成的,全书内容包含了李鸿章曾经任职的各个衙门。据那位小心谨慎不愿透露姓名的编辑宣称,这本出自李鸿章传记的选集,是由那位已故的政治家的家人及朋友经中国政府的允许后向世人公开的。
不过这本书一定是一本冒名之作,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前,他们只是强调对李鸿章日常生活的琐事的记载,却一直不曾提及这本书的面世在国际上产生的重要性。这表明这位总督的公文不是已经被卑劣的新闻业为了获取利益而拿来炒作,就是已经被用来服务于那些出于索取政治目的的人。由于这本书是被曾在中国政府担任过重要职务的美国外交官和政务家向公众首次推荐的,所以该书赢得了众多人的关注。可是,正直的评论家对这本书的真实性从一开始就提出质疑。理由就是此书在实际上并没有谈及这位重要的总督在30年的国家事务中所扮演的杰出角色,相反却只是一些娱乐性的流言飞语和奇异的哲学观念。此外,在此书刚出版的时候,就如同那几位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尽管该书包含了一些相当有益的回忆,也经过了选择性的编辑,这都说明其内容是不会弄错的证据,不过令人感到诧异的是,书中不曾出现对这些文件真实性予以肯定的声明,而在该书第一次出版的时候,英国和美国的出版社也对这些文件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实际上,早在这一欺诈行为被揭露之前,有人已经对其产生了质疑,不过一方面,那些心存疑惑的人不能据此断定这一传记的作者曼尼克斯先生,是否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为他最早是在纽约《 太阳报 》和伦敦《 观察家 》上刊登这一传记的,而且是一位富有事业心的美国记者,他们也不清楚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他是否已经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或者他是否已经征得了这位总督的亲人或朋友的许可。另一方面,真相已经很明显,有人针对在此之前声称中国政府已经授权以及李鸿章的家庭成员发布此传闻予以否定。如今,李鸿章的一位家人已经正式对外宣称,无论是在世界各地游历期间,还是驻留天津期间,这位总督从来不曾保存过任何日记。与此同时,事情的真相已经被查清,曼尼克斯先生事实上只是美国第九步兵部队的一名二等兵,1900年,他所在的部队恰好就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