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这个皇位我说了算(6)

第四节 谁谋杀了慈安太后

同治的丧礼过了之后,他的金棺也选定吉日安放完毕,他将来子嗣的问题,也借着吴可读事件的处理而宣布过了。国内的局势逐渐安定,两位太后仍然按照先前的惯例垂帘听政。不久之后,光绪帝逐渐长大,和慈安太后的关系很好,当时宫中人都这么认为。这是由于慈安太后性情温和,不像慈禧那么严厉,因此小皇帝很敬爱她。皇帝小的时候,天真好动,经常去东宫玩儿,跟慈禧就不太亲近,这让慈禧很不高兴,认为小皇帝向着东太后,实在无法忍受,而且有人进谗言,说东宫太后私下里让小皇帝反对慈禧,因此两位太后的矛盾越来越大。

慈禧既恼怒皇帝亲近东太后,又害怕慈安得到皇帝的喜欢,因此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被慈禧所注意。慈禧根据东宫的为人,知道她基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但如果和皇帝联手,或者唆使皇帝和自己作对,那么将来自己的地位就危险了。后来皇帝逐渐长大了,慈禧防范的心理更加深了。早先乾隆皇帝有个妃子,因为奢侈,加上喜欢游玩,被母后冷落,后来被赐死,慈禧害怕自己将来也落得同样的下场,不能不加以防备。后来又有一件事儿,两位太后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光绪六年( 1880 ),两位太后到东陵祭祀,当时皇帝只有九岁。由于恭亲王认为慈安应该先进入祭祀,慈安想在祭祀时站在慈禧前面,因此两人在咸丰帝的灵柩边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慈安认为慈禧在咸丰活着的时候,只是一个嫔妃,后来在咸丰帝去世之后才升为太后。既然是嫔妃,那么在祭祀的时候就应该在自己后面,并把左边更尊贵的位置,留给已经去世的咸丰的皇后。咸丰的皇后虽然在咸丰帝驾崩前就去世了,但名分上是咸丰的正牌皇后。慈禧知道这件事由恭亲王煽动,坚决不肯退让。后来还是按照慈禧的意思来祭祀。慈禧觉得在祖宗陵寝、诸位大臣的面前发生争执,非常不雅,而且是对先人的亵渎和不敬。这事儿明显早有预谋,因此更不喜欢东宫太后。( 祭祀皇陵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争执的事情,这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其实是由于后宫们在宫中压抑时间长了,借着这个机会发泄一下。宣统元年( 1909 ),同治、光绪的嫔妃和隆裕太后因为对慈禧的安葬一事儿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后来不肯回宫,想永远住在陵寝,还是王公贵族请她们回京城才作罢。  )

这个时候,荣禄是步军统领,有保卫銮驾的职责。回到京城之后,就因为别的事儿惹慈禧生气了。荣禄本来是慈禧最宠信的人,但这次也不能被宽恕。自从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之后,慈禧在击败载垣,同治驾崩时另立新君的事情上,都得到了荣禄的帮助,因此很信任他,任命他总管内务的职责,可以随时出入宫廷。光绪六年( 1880 ),荣禄和同治皇帝的一位嫔妃有了暧昧之事,把这件事儿告诉慈禧的,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当时宫内都传说,慈禧在这个嫔妃的房中发现了荣禄,这是很大的罪名。因此就剥夺了荣禄的官职,在此之后的七年中,荣禄一直投闲赴散。慈禧这个人比较刚强,即使是自己宠信的人,犯法也不会宽恕,但不久之后就后悔了,认为这么忠诚的仆人,没有人能够代替他。荣禄有胆有识,而且对慈禧很忠心,慈禧很依赖他。现在一旦失去了,虽然不习惯,但是他犯罪太大,不能马上就起用他,否则会在朝臣面前失态。而且对于荣禄,也不能轻易地就放过了,把自己当初的命令推翻。但在这个事儿上,慈禧很怀疑慈安,认为是她设计陷害荣禄。

到了1881年3月,由于总管太监李莲英骄横,两位太后又起了争执。慈安认为李莲英是慈禧宠信的人,眼中只有慈禧,没有自己,太看不起自己,致使其他太监都效仿李莲英。又说李莲英权力太大,别人都称呼他为“九千岁”,她们的争论很激烈,没办法调停。有人就说慈禧这次的愤怒没法忍受,慈安就死在这一点上。有不少谣传说慈安是中毒死的,中国的内宫,容易发生这种可怕的说法,虽然不可信服,但也不能说是空穴来风。但不幸的是,凡是慈禧猜忌的,或者对她的权力有威胁的人,都不能长寿。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不可能都说是凑巧的事情。否则的话我们也绝不会相信这些传言。开始没听说慈安生病,突然去世,这的确很令人奇怪。按照当时的上谕,慈安是在三月三日去世,大丧之期,仍循往例减二十七月为二十七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