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02 免费101(9)

三种价格

在这本书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两种价格—需要掏钱(正价格)和不需要掏钱(零价格)。但有时候还会碰到第三种我们不能忽视的价格,那就是商家给你钱。我可没有瞎说,确实存在着这种负价格。你使用某个商家的产品或服务,它还要倒贴给你钱,而非你给商家钱。

也许你会觉得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其实在生活中你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微软公司付费让你使用它的搜索引擎,从中你可以发现负价格的发展趋势。其实负价格的现象在传统的营销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现时折扣、购物返现金的营销手段,以及现金积分、航空公司里程积分和其他使用信用卡或消费得到的奖励。

当然,上述这些情形中很少真正有负价格,你迟早都要从自己的钱包里掏钱。遇到这些情形,尽管这些钱或积分都不是白来的,但是消费者往往会把它们当成是天上掉下来的。

例如,现金返还的打折方式会让消费者的心态发生逆转,还会放弃最初想要省钱的想法。研究表明,如果购买一辆新卡车能够得到1 000美元(或者某个数额)的支票奖励,那么他们在掏腰包的时候就感觉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点儿都不心疼,而事实上他们的车贷以后还要自己来偿还。男士们分期付款买下昂贵的高尔夫球杆时,如果太太们在场的话往往都会舍不得让他们买,但是太太们也不会阻拦先生们,尽管她们明白就像信用卡还款一样,在接下来几年里球杆的钱也要分期付上。

丹·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一书中有一个关于负定价的经典案例。有一次,丹·艾瑞里告诉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学生说,他要朗读诗歌(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里的诗),但是不知道朗诵的价格该怎么确定。他给每个学生都发了问卷调查表,其中一半学生的调查表是问他们是否愿意花10美元来听他朗诵;另一半学生的问卷调查表上写着如果他付10美元,他们是否愿意听他朗诵。丹·艾瑞里接下来又问,如果他分别读一首短诗、不算太长的诗或是长诗,他们分别愿意出多少钱。

丹·艾瑞里最初的定调就是行为经济学家所说的“锚定”(anchor),他让消费者在心里对什么价格合适有了一个思维定势,这对于他们最后到底愿意付多少钱会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个案例中,那些被问及是否愿意付10美元来听朗诵的学生平均给出1美元的价格来听短诗,2美元的价格来听不算太长的诗,3美元的价格来听长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