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孔子的大徒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治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而且颜回在孔门下学习有一个特点,《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就是颜回这小子过得很穷,大家都很担忧他,觉得他在埋没自己,可是颜回自己呢?颜回自己觉得有个地方住,有点吃的喝的,然后可以学习就已经很优渥了。
刚开始的时候曾申确实是这么认为吴起的,可是过了没多久,曾申就发现吴起的同乡李悝每次从家里回来,都会带给吴起一些东西,并捎来一些口信,无非是“在外求学,注意身体,务使为娘挂念”之类的话,曾子觉得里面有问题,认真了解下发现吴起家里还有母亲。这下曾夫子就有点毛了,因为儒家有这么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就是你爹妈活着不要跑到太远的地方,就算要去也是要有目的的游历,学习。更何况卫国与鲁国相距这么近,往返仅仅两三天的功夫,吴起却六年不曾回家探视,在这苦读诗书,这是严重违反儒家提倡的“孝道”的。尤其是曾申这个受他老爹曾子影响至深的老头子,史书上记载曾子临死前,把自己的衣服扒的精光,这不是说曾子有什么“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鲁达式豁达,而是曾子要检视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被损害,检查过后知道身体没什么伤疤之类的损害后,曾子才含笑而终。一个老人用这么一种方式在临终的时候诠释“孝道”,身为曾子儿子的曾申当然是铭记在心。而且后世根据编写的《孝经》,对身体发肤的重视,更是被放在开篇,是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意思就是你的身体每个部件都是你爹妈给你的,不让它们受到损伤是孝道的开始;人生在世,遵循礼仪,可以有所建树并扬名后世,使得父母都以你为荣,这是孝道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