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传》楔子(2)

响马,说穿了,是这里剽悍民风的反映。这里的人心底涌藏着一种叛逆的热血,从秦末打鱼出身的巨野人彭越到杀人如麻的冲天将军黄巢、啸聚水泊的晁盖、宋江等一百单八将,再到16岁投军冯玉祥的赵登禹,这里面都有着响马的遗传。他们像这片土地一样,有着赤裸裸的忠勇与骁悍。

响马的形象鲜明无比,他们很少唯唯诺诺,韬光养晦。他们思维形式和生活方式都讲究痛快,失败了,饮刀求一快,也决不两股颤颤。

赵登禹出生的曹州尚武。在明清时期,曾以“武术之乡”著称,与徐州、沧州、青州并称“四大武术之乡”。每到秋冬闲暇季节,曹州地面上的民众常常练武强身,这里的人称之为“拉架子”,练拳就如吃饭穿衣一样平常。此地流行数十拳种:梅花拳、洪拳、炮拳、螳螂拳、太极拳等等。人们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破旧屋子里,在野外的漫漫场地上,即使大雪飞舞,那些习武人也常是光着脊梁,你一拳,我一脚,招招见神武。曹州地面有这样的民谣:“一月二月去踢腿,松松拉拉打个滚;三月四月去练拳,比比划划自顾玩;五月六月练大刀,悠来晃去挑眉梢;七月八月练标枪,手脚划破脸扎伤;九月十月练棍棒,一棍打得屋梁晃;十一十二功练完,回家吃碗羊肉丸。”

曹州就是这样,习武的风气很盛。

赵登禹4岁时,就开始跟着同村的大人们练习拉架子。曹州人无论老幼,都喜爱武术,就连刚过门新媳妇身上的功夫也不容小觑。有民谣说:“三嫂子,娶到家,一身武功真利洒,双手能推四斗门,单腿会踢八字花,巴掌一拍墙掉土,双脚一跺砖成渣。三哥上前交把手,一跤摔个仰八叉,三嫂擀了张白面饼,摊上鸡蛋煎葱花,三哥一吃怪香哩,明儿个再摔个仰八叉。”小时候的赵登禹就是唱着这种歌谣,打拳弄棒,进步很快。

到了7岁,赵登禹入私塾读书。他聪慧过人,好学不倦,很受先生称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