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与苏轼在杭州和新城结下了最初的友谊,在“四学士”中也最早得到了苏轼的指点和教育。李昭玘《乐静集》载:“友人晁补之自新城侍亲归,云:‘辱在先生门下,虽疾风苦雨,晨起夜半,有所请质,必待见先生而后去。先生亦与之优游讲析,不记寝食,必意尽而后止。’”由此可见,晁补之奉师的态度是虔诚的,而苏轼对晁补之的教诲也是谆谆不倦的。在李昭玘的《乐静集》中还记载:“(补之)尝曰:‘此文苏公谓某如此作,此文某所作,苏公以为然者也。’”(卷十《上眉阳先生》)从中可以看出晁补之散文与苏轼散文的深刻渊源。其实,在晁补之还未拜在苏门之前,晁补之早期所作的《上苏公书》、《再见苏公书》就有意仿效苏文笔法,纵横驰骋,才气俊逸。但此时两人驾驭语言的能力还无法相比,所以,总的来说,晁文艰深而苏文平易,两人在文风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同时也说明晁补之对苏轼文章的学习主要不在语言方面,而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晁补之在《再见苏公书》中评价苏轼文章为“千变万态,不可殚极,而要萦纡曲折,卒贯于理”,准确地说明了苏文艺术的特点,这也正是晁补之认同和学习的地方。而从实际结果来看,在苏轼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下,晁补之的散文在结构上也颇得苏文“萦纡曲折”之妙。
晁补之能扬名北宋文坛,厕身“苏门四学士”或“苏门六君子”之中,虽然与其天分、才学以及后天的努力分不开,但是,苏轼于晁补之年轻时的赞赏和奖掖,无疑是晁补之进入文坛的一个重要媒介。不过,在杭州的这几年,仅仅是晁补之与苏轼交往的序幕,从此,在慢慢人生途中,晁补之在文学和政治上都和苏轼紧密地连在一起,苦乐由之,祸福由之。
《苏轼门人:晁补之传》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