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流汉家令,文物晋诗人(2)

晁端友虽然为官不显,但他的君子人格却受到了时人的好评。对于父亲晁端友的为人与品格,晁补之曾有过描述,他说:“先君怀道守志,与世龃龉,为五十而殁……为人敦厚靖恭,事亲孝,兄弟无间言,善与人交,外宽裕,人易以亲,而中介然不苟。喜宾客,家居不绝酒。不乐为吏,至累岁不调,乏无檐石,亦不以经意。旷达乐山水,意所欲往,初不以事阻,方其酣咏得意,忽然忘老,视外物无与易也。”他本来就是一个敦厚淡泊之人,而且不擅长与世逢迎。他重视亲情,喜待宾客,并且性情疏散,志在山水。所以,仕途的得失他常常不挂在心上。父亲的这种品格,对于年少的晁补之来说,可谓耳濡目染,对于他入仕后的人格影响至深。晁端友喜欢作诗,“悲欢得失一寓于此。其辞怨而不迫,有集若干卷。眉山苏公序之”。(《与鲁直求撰先君墓志书》《鸡肋集》卷五二)苏轼在给晁端友的诗集作序的时候曾说,他与晁端友交游三年,知道这个人是个君子,但却不知道他还能文会诗。可见,晁端友是一个不事张扬的人。苏轼称赞晁端友的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苏轼《晁君成诗集引》《苏轼文集》卷十)苏轼说晁端友的诗常有“新意奇语”,并不是客套话,让我们看看他的小诗《宿济州西门外旅馆》便知: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象。远处是一片寒烟笼罩的树林,这时候,夕阳西下,乌鸦归巢。晚上,简陋的馆舍内,一盏油灯挂在墙壁间,微弱的灯光似有还无。入夜,淅沥沥的秋雨又下了起来,让奔波于宦途的旅人难以入眠,南窗之下,马儿时断时续的反刍之声清晰地传进耳鼓。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有新意的奇语,它传神、贴切而又具有生活气息。读此二句,让人能够体会到诗人宦游的无奈和一夜难眠。著名诗人黄庭坚非常欣赏“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二句,经常把玩。后来,他干脆把这两句诗又化用到自己的诗中,有句云:“马龁枯萁喧午梦,误惊风雨浪翻江”。黄庭坚认为这两句诗写得很工整,有一天,他得意地对晁补之说:我的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你的父亲。晁端友好做诗的习性到了临终犹自未改,晁补之回忆说:“比疾病卧昭德坊,犹为诗不辍,以指书空,吟哦枕间,神色翛然。补之从旁录之,逮启手足,尚得诗四十篇。”(《与鲁直求撰先君墓志书》《鸡肋集》卷五二)病榻上还能留下四十首诗,这是一个多么勤奋的诗人!只是晁端友的一生不显,再加上他从不张扬,因此,他的诗名才湮而不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