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第五章 通威的智慧是怎样炼成的(9)

由不得你不相信,刘汉元已有足够的底气按自己的逻辑做事,不用理睬其他。

——这就是通威原料采购策略中的储备策略:低价购进,高价使用。其间的价差就是同期竞争对手不可能获得的利润。于是通威的规模效应再次显现出来: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通威的采购策略还有一种机会成本策略:什么时候该储备多少原料?资金的积压使企业付出的机会成本有多大?当期银行利息损失是多少?是存银行更赚钱还是买原料囤积更划算……

经济师和高层管理人员不断地收集研究国家政策和行业信息,不断进行研究判断,进行市场洞察和商机洞察。就这样,刘汉元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游刃有余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无可争议地做成了中国最强大的水产饲料企业。

此时,对通威而言,信息的把握是成功的关键,而上到国家,下到厂家,各级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成为通威宝贵的信息,甚至是周边的同行饲料厂,都主动向通威提供自己的采购计划,以期纳入通威的采购体系获得较低的成本,而不至于事后被市场打得头破血流。他们对通威说,目的是为了维护共同的原料市场,从而获得双赢。其实,背后的隐情是——他们都害怕自己成为孤独的斗士,都害怕自己成为通威强大的原料调控能力的牺牲品。

他们知道,跟紧通威,就死不了。

这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为什么通威多年低调,因为它一直在“偷着乐”。它的低调并非不精彩,而是更加精彩,比众生的喧嚣来得更划算、更持久、更深刻,也更有魅力,正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