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新词典》网络事件

五、事件人物

一个隐秘话题可以迅速变成“地球人都知道”的公众事件,默默无闻的草根也可以一夜爆红,成为“网络明星”,这在以往是无法想象的。在对这些“热点事件和人物”的关注中,我们领略到网络传播的速度与威力;看到新旧观念的交替与碰撞;听到草根与权威的论战;对“网络民意”所取得的胜利报以欢呼,又对网络那几乎无孔不入的可怕力量心存忌惮……这到底是民众觉醒的标志,还是挖掘他人隐私的娱乐把戏?

人们总觉得网络是虚拟的,所以在散布和传播消息时无所顾虑,却不知其终究要和现实世界相连,直到把自己牵连进去才后悔莫及。

当然,对于那些本来就想要借助网络出名的“红人”们,恐怕是如鸟纵林了。

1 网络事件

【中美黑客大战】

概述:这是一起发生在2001年的中美黑客大规模攻击对方国家网站的群体行为。事件起因为2001年4月1日“中美撞机事件”,一架美国EP-3侦察机在海南岛东南海域活动时与中方尾随战机相撞,造成中方飞行员失踪。消息引起广大民众群情激昂。两国民间黑客也开始频繁出击,在另一个战场上针锋相对。自发生撞机事件以来,多个美国政府和商业网站遭到了中国黑客的攻击。被黑网站首页上往往被贴五星红旗以及打倒美国,悼念飞行员王伟的口号。美国一家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宣布了一项调查数据,称自事件发生以来,两国网站上的黑客攻击事件每天都要发生40~50起,而在这之前,这个数字仅为1~2起。期间,美国黑客组织PoisonBOx多次袭击中国网站,针对这种情况,中国黑客以爱国为口号,开始组织反击。4月26日,“中国红客联盟”的组织发表战前声明,其成员称自己为“红客”而非“黑客”,旨在表达自己的行为基于爱国。之后多个组织在5月份对美国的政府、军事及商业网站进行了规模化攻击,被攻击的著名机构包括白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会、《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以及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网站。至5月2日,双方已有近700个网站被黑。据估算,中美被黑网站比例大约为3:1左右。5月4日,中国黑客展开反攻,有数千家美国网站被黑。白宫网站也在人海战术冲击下被迫关闭两小时。至5月9日,中国方面黑客宣布停止攻击,纷争逐渐结束。

辨析:中美黑客大战虽为民间组织之间的争斗,但攻击目标之一致、组织之有序,已可作为网络时代信息战争的一次预演。事件还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高度关注,美国军方一度将信息系统面临威胁等级提到最高,由此可见这场大战所引发的震动。然而,交战双方以各种崇高口号大秀爱国热情的背后,其行为本质却不脱对于正常网络秩序的破坏和扰乱。无论是美国黑客,还是中国“红客”,概莫能外。这一点也与现实之中的战争颇为相像。而现实世界中国家利益纷争在以理解交流为宗旨的互联网上造成如此风波,也颇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词:红客

【上大偷拍事件】

概述:是发生于2003年5月非典流行时期上海大学校园内的一起视频偷拍事件。当时,一对男女在上大新校区D楼顶楼办公室内进行性事时,因位置靠窗又没有关灯,恰巧被对面J楼楼顶上、正拿着摄像机拍摄夜景的两名男生拍到。随后两名男生将视频在宿舍楼内散布,并被一些学生上传到网络。之后几天,这个画面粗糙的rm视频文件在网上被疯狂下载并迅速传播。有人根据片中背景认出其为上大某楼,关于片中男女的身份也是猜测颇多。之后,上海大学校方、上海市教委,乃至警方均被惊动并介入调查此事。最后,校方给出的处罚是两名偷拍者休学一年,将视频上传网络相关的7人被开除,而被偷拍的两名当事人也被开除。网上则风传被偷拍女生已不堪精神压力而自杀,但具体如何并未证实。

辨析:一段清晰度很差的视频,居然会引发如此巨大的风波,并对自己的现实生活造成永久的影响,这恐怕是偷拍者和将视频上传网络者一开始绝没有想到的,当时中国的互联网还处于发展阶段,视频录制设备也远没有如今这么普及,可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传播威力已经让懵懂的网民们印象深刻。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偷拍事件,比如2001年的璩美凤性爱光盘事件。但是那毕竟是名人的事,对于普通人来说仍然较为遥远。而上大事件却让人们猛然认识到,原来看似虚幻的互联网也终究与现实接界,并会对现实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无论是被偷拍者还是偷拍者、上传者,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个人隐私在网络上被曝光时,对当事者的巨大影响堪称毁灭性。事后不少网友和评论者均对此事展开反思,并对受害人表示同情。但是互联网上的隐私曝光事件,却只是迎来一个开端而已。

【周易大战】

概述:又称“天涯有史以来最牛帖”,是自2005年以来发生在天涯社区上的关于财富,上流社会以及富人是否有资格歧视穷人等问题进行的一场大辩论。由于辩论主要在“北纬67度3分(又称周公子)”和“易烨卿”之间展开,因此得名“周易大战”。其中的易烨卿,是一个活跃在天涯杂谈版面的ID,平时爱发帖炫耀自己的富贵生活,自诩金领,言语之间充满身为“高贵的上海人”的自我优越感和对穷人尤其是农民工的鄙视。这种作风自然引起不少网民的厌恶和驳斥,易烨卿却依然故我。直到2005年2月22日,一名天涯ID为“邢羽”的网友在天涯社区发表了《易烨卿,一位高贵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文,对易烨卿在《今天,我看见一个民工不穿鞋》等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底层群体极其露骨的鄙视态度进行了驳斥,并认为“有鞋的,没鞋的,都是人”、“真正高贵的人,既从容,又宽容”。而易在随后的回帖中,却认为人分三六九等,自己无疑属于“上等人”,还为此扯出自己家和包玉刚的“关系”作为证明。不料这番话却引来了一位“世外高人”北纬67度3分的回帖嘲讽,称易不过是一个上流社会看不入眼的暴发户,还要假装高贵。易烨卿在“不信”的表态后,又进一步描述了上流社会的具体所指,抛出了“六大世家”的说法,并提出了可作为上流社会标志的“九大问题”。之后,两人就服装、手表、赛马、旅游等问题展开激烈交锋。易烨卿使劲浑身解数,甚至不惜马甲上场对对方展开围攻,可惜场面却始终倒向“北纬”一方。由于后者自称出自汝南周氏世家,因此也被网友称为“周公子”。两人的论战也吸引了大量网民围观,帖子在短短几天之内点击率迅速达几十万。即使在论战进行第4天,“周公子”将易烨卿彻底嘲讽并直陈不会再纠缠于此之后,仍有众多慕名而来的网民回帖发表感想。参与讨论的累积有几千个ID,人气居高不下。众网民争相在帖子中留言。其火爆程度,被天涯杂谈版主称为“百年不遇”。这个帖子也被网民冠以“天涯有史以来最牛帖”、“史上最强帖”等称号。2005年9月,《南方周末》在头版头条以《一场虚拟世界的反歧视大战》为题对这场网络大辩论进行了详尽报道,并对这个事件中所展现出的网络和社会理念进行了分析。同年11月,天涯社区两位编辑还为此事做客凤凰卫视,接受主持人梁文道的采访。

辨析:“周易大战”何以吸引如此之多的关注?除了众多网友对易烨卿的傲慢深感不忿并乐得见其受辱外,“周公子”在言谈之中所勾勒出的“上流社会”所引来的猎奇和遐想心态也是很大因素。通过“周公子”的叙述,似乎能让普通老百姓也能窥得上流社会生活的一角。不过,关于其所说“六大世家”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凭空杜撰,子虚乌有,也引发了颇多争论和怀疑。如著名文化评论人梁文道就认为两人都是错误百出,都不是真正“贵族”。其实,周公子所说是否为真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所采取的辩论方式。易烨卿之流,也就是如今所说的“富二代”(当时还没有这一说法),从小在糖水中泡大的他们对自身地位有着强烈优越感,并十分有表现欲。于是互联网便成了他(她)们竞相“炫富”的舞台。除了本事件主角外,还有“奔驰女”、“宝马女”、“乖囧猫”等许多“炫富红人”,也算“江山代有才人出”。由于这类人的炫耀多建立在财富之上,在其自我中心式的人格而言,无论他人是捧是贬,并无太大分别,不过前者羡慕,后者嫉妒而已。因此即使遭遇众多网民炮轰,却依然是我自巍然不动,不改初衷。所以早有人指出易烨卿根本无法用普通的对骂打倒。对此,周公子却并非诉诸普通的驳斥,而是另辟蹊径,用高于易的视角指出她所谓的“上流”,在真正的上流眼里根本就是不入流,让易一下子失去了可以自傲的资本和根基。至于普通网民,在这场“贵族之争”中,自然站在更加尊重他人的“周公子”一边,而鄙夷唾弃自以为高贵,实则傲慢肤浅,可笑可叹的易烨卿。这场争论也激发了人们对于财富和尊严,人是否应该分等级,富人是否有资格歧视穷人等问题的反思。其背后暴露出的是我国的“新富人” 阶层虽然积累了财富,却在思想上贫乏肤浅,只知以金钱为唯一度量,“虽富不贵”的现实。而这一点,是不会随着“周公子”的胜利而有所改变的。数年后发生的“富家子飙车案”等事件,再次激起了民众对于“富二代”的不满,使得贫富阶层的矛盾更加激化和公开化。如何解决社会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并让富人阶层能够真正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是摆在当今中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关词:炫富、仇富、富二代

【卖身救母事件】

概述:发生在天涯社区的一场网络募捐引起的风波。2005年,9月15日,天涯社区重庆版上出现由ID“卖身救母”所发,标题为《卖掉自己救妈妈》的帖子,发帖者为西南大学20岁的大三女生陈易。帖子中称,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需要做二次肝移植手术,需要几十万元费用,并十分动情地称“我多么希望有好心人能救救我妈妈!!!我宁愿卖掉我自己!!!可以以任何形式或者甘愿毕业后无条件地为他/她打工……这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为挽救病危母亲的生命而发自心底的呼声!!!”一并公开的还有她的银行账户和联系方式。帖子一出,各地的捐款纷至沓来,据称短短6天便已收到近5万的数目。同时“卖身救母”事件被网络广泛转载,平面媒体也纷纷跟进。然而陈易的行为也遭来了不少人的质疑。9月18日,有网友以《卖身救母的真相》为题在天涯发帖,指出“我们看到她穿的是阿迪和耐克的新款,用的是手机加小灵通,还买了一副据说是500多元的带颜色的隐形眼镜”、“她骗了无数的好心人,那些血汗钱也是来之不易,她的演技真的很好,许多记者都被她骗了”。这个帖子的出现,使得原本给予支持的网友开始转向猜忌和怀疑。尽管陈易有所解释,但网上的质疑声非但没有平息,反而越来越大。有人爆料陈易的母亲是一位退休的检察官,可以报销部分医疗费。并且,去年这对母女曾经接受过大范围捐助,母亲一直领有薪水。在这些信息刺激下,许多网友尤其是捐助者认为自己被欺骗,并表现出愤怒与失望,网上的声讨之声开始铺天盖地。有网友要求陈易退回捐款。10月初,网友“八分斋”以独立身份赴重庆对事件展开调查,之后在网上发表《“卖身救母”事件调查实况》,对之前网上的一些传闻进行了核实澄清,并指出陈易在对待捐款问题时的确没有告知全部事实。之后更有黑客号称破解了陈易的QQ密码,将一部分她与家人的聊天内容公布,表示这是一场“自编自演的绑架”。不少网友开始认定陈易夸大了自己的窘境,并称其为骗子。直到10月22日,陈易母亲进行第二次肝移植手术失败去世,对其的质疑也戛然而止。反而有不少人开始指责乃至谩骂事件调查者“八分斋”,称其“把真相看得比一个人的生命更重要的刽子手”。之后《南方周末》记者也对事件展开调查,但认为事实大致准确。最后,失去母亲的陈易宣布将捐款余额全部转捐,这起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也被划上了一个并不完满的句号。

辨析:“卖身救母”事件之所以具有代表性,是因为其中包含了对网络募捐行为的各种声音,从最初的支持,到“知情者”爆料后的怀疑,传统媒体和独立调查者的介入,乃至最后调查者自己也卷入其中,可谓了解此类事件的一个范本。事件的核心,自然是当事人一开始陈述的真伪和动机,这也是广大网民最为关注、争议最多的问题所在。ID“蓝恋儿”的《真相帖》通过列举陈易的生活条件及日常物品的“奢侈”,试图证明她并没有所称的那么“困窘”,从而推导出她欺骗世人的结论。然而,正如有网友指出“蓝恋儿叙述的细节是否属实,并不等于陈易求助是否属实,这实际上是两回事”。然而可在网络这个信息的真伪性难以甄别的场所,怀疑的火星马上可以演变为燎原大火。反观陈易自己,在初期获得成功反响后显得过于兴奋,甚至不惮向旁人“炫耀”,这可说是其招致他人反感,并最终引来了《真相帖》的原因。而在面对质疑声的时候,她又因为自我保护的本能而进行了攻击性的辟谣,甚至说了一些不实之词,没想到却进一步扩大了质疑的声浪,坐实了自己“骗子”的头衔。对事件的理性质疑,变成了非理性的攻击乃至谩骂。无论陈易母亲最后的死亡是否如网友所说是“被八分斋的调查逼死”,但其在理应静养的时期因为网民一面倒的舆论声讨和谴责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乃至伤害却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本事件悲剧一面的所在,而事件本身也可以引发多重思考。借助互联网巨大的影响力,搞笑的资源整合能力,网络救助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出巨大的力量,正如陈易的一个帖子所引发的捐款大潮。素昧平生的网友,为了他人的困难而纷纷解囊相助,这样的情感令人动容。然而,这种情感和信任却是脆弱的。因为网络本身所公布的信息是单方面的,接受者并不能辨别真伪。于是一旦有人质疑,并拿出一些“真实信息”,怀疑的声浪也会迅速传染。而当事人对此的应对过于莽撞和不成熟,更进一步将怀疑转化为话语暴力,使其自己深受其害,事件各方也被牵连。这种结果,对于网络救助行为本身的消极影响也是巨大的,经此事件,网民对于“网上求助”的不信任深植心中,挥之不去。如何对网络募捐提供令人信服的监督和保障,使广大网民在助人之时不被忽悠,是网络及民间慈善界所要面对的课题。

【硕士虐猫事件】

概述:全称“复旦研究生虐猫事件”。2005年11月30日,有网友在天涯论坛发帖披露“复旦研究生(复旦论坛ID YUHZLL)在半年内以帮忙收养小猫为由,从学校同学手中骗取小猫大约20只(只少不多),平均9天换一只,全部挖眼后丢弃。另外还从宠物市场等渠道收集小猫,供其虐待”。此帖在论坛上引发轩然大波,引发众多声讨之声。12月3日,又有版友发帖详道其中原委:9月26日,YUHZLL向复旦论坛animal版版友tianyawoya要求收养其救助的流浪猫“大黑”,然而其到版友处领猫后出门时,正好碰到一个来看猫的学妹。学妹得知其为领猫人后非常惊讶,并披露此前她曾转让小猫给YUHZLL,还在他宿舍中见过5只不同的小猫。学妹曾希望看到自己送出的那只猫,其人却以各种理由推辞,这引起了tianyawoya的怀疑。9月29日,tianyawoya调查发现被YUHZLL收养的猫咪已达到十几只之多,于是要求YUHZLL对猫的去向给个说法。YUHZLL表现得很生气,并称七八只在他家,而四五只养在女朋友家,还有四五只送同学了。版友提出去其家,但均被其以各种理由当场拒绝。当天晚上,YUHZLL表示可以带4位版友回家“看猫”,在家中,YUHZLL却突然表示猫咪两天前已被父亲强制“放生”,版友没有看到任何猫咪。11月29日下午,YUHZLL被目击骑自行车经过校园,身后的笼子里装有一只白色的小猫。这一消息迅速传到了另几个版上的校友耳中,大家在一小时后聚集到该男生的宿舍前,并敲开了宿舍的门。结果众人惊愕的发现摆放猫的笼子里鲜血一片。刚才那只白猫的一只眼珠不见,鲜血直流。这一幕令在场众人愤怒不已,并与YUHZLL发生争执。到30日,相关帖子已见于复旦论坛及天涯论坛,并引起网络上众多网民的愤怒声讨。对此,当事人随后在网上发表自述,否认对其“虐猫”指责,但其说法被网友认为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一时间,对其的谴责声浪更加猛烈,“复旦硕士虐猫”也登陆各大网站新闻栏目头条,成为舆论热点。12月2日,当事人迫于压力,在网上发表自白书,承认自己养猫打猫弃猫以缓解心理压力的事实,并承认独眼白猫是自己所伤,并恳请广大网友谅解。但仍然否认其是故意抠猫眼,而是不小心误伤。之后数日,YUHZLL连续在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并被认为属于“心理适应不良”。围绕这一事件的是是非非,也引发的了各方的讨论和争议。

辨析:“复旦硕士虐猫”从一开始的网络热点,到后来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和公众热议,可谓名噪一时。媒体开始的普遍观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压力方面,以及结合之前“清华学生硫酸泼熊”事件,探讨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以及在这种制度下走出的个人对生命缺乏关怀等问题。不过在当事人面对各界几乎一面倒的炮轰而承受巨大压力,心理崩溃的时候,也有人开始对事件中网络传播的巨大威力和展现出来的“话语暴力”倾向而表示担忧。有评论者指出,对虐猫者口诛笔伐的“爱心人士”对几只猫的生死如此看重,却对更多的人道灾难不闻不问,足可见其不过是伪善,不过是在讨伐他人的过程中证明自己“有爱心”。甚至有人认为“硫酸泼熊暴露了大学生缺少对公共财产的爱护,而复旦硕士虐几只猫,并是在自己的宿舍,虐待的是自己的或者借来的宠物。如果他是买来把他杀了然后搞个猫肉火锅再配瓶二锅头那又怎么样?”“难道20多只小猫的生命就比一个家庭的幸福来得更重要?”当然,后面几种观点,在动物保护主义者眼里本身就是人命高于猫命的人类沙文主义观点,根本不值一辩。客观而言,其观点本身的确欠妥。至于指责公众“重猫不重人”,则属于强行对比了。事实上,从之后几年网络事件的热点来看,网民对于人的事件关注程度显然更高。之所以造成当年“虐猫”最为轰动,甚至热度盖过矿难的原因,应该加以客观分析。从构成上来看,2005年时第一批“网民”仍以在校学生以及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为主,他们对于离自己的生活更接近的“虐猫”给予更多关注,也是正常合理的。毕竟比起社会上那些相对遥远的“主流媒体报道”,“虐猫”更能激起他们的义愤。至于之后事态的扩大,已经不是当初发帖者可以控制的了。这也体现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病毒式扩散。事件中的复旦硕士,虽说遭受了过度的道德谴责,但好歹是“咎由自取”。而如果事件本身不过是空穴来风,在网络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威力下,当事人岂不是跳进黄河洗不清?这种对话语暴力的担忧并非多余,在之后的网络上,我们还能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