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新词典》网络娱乐

5 网络娱乐

【快闪族】

词义:即“Flash Mob”,指互相并不熟识的一群人,通过某种联络方式(主要是互联网)约定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多为公共场合)集合,并同时做出某种动作,如摆姿势、拍手、喊口号及舞蹈等,以吸引他人注意,并且结束后即迅速散去的行为。

考源:“Flash Mob”源自西方,其为“Flash crowd”与“Smart mob”两词合成而来,前者类似于中文中的新词“网络观光团”,后者则是一个利用手机、网络等组织集会的团体。不过“Flash Mob”本身即可解释为完成某个动作后立即消失不见的团体。中文译为“快闪”,则是由于闽南语中“闪”的用法,即指躲开、离去之意在网络上的流行。第一次有正式记载的快闪行动发生于2003年的纽约。共有五百余人在文化工作者比尔的召集下参与此次活动,众人在时代广场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快速散去。“快闪族”由此闻名。之后这种活动传入欧亚,在中国也有出现。西安的快闪团体“C&L”是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成功的团队。

辨析:“快闪族”的行为,开始多为搞笑或无厘头风格,虽然后期也有加入社会公益乃至政治目的,但整体来说仍给旁观者以“没事找事”的感觉。这种群体行为的出现和风行,可说是现代社会所造就的奇特风景。“快闪族”通过这种集体行为,所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宣泄。现代社会的通信手段和交流手段越来越发达,但与之相对的,人与人的关系却愈发冷漠。个人主义的盛行满足了人们对自由的期盼,但是却让个人失去了归属感。“快闪族”通过互联网等新兴手段,试图重新塑造一种松散的群体,并以一种“搞怪式”的行为,来满足自我张扬以及集体认同的需求,并缓解自我被社会主流价值淹没而产生的焦虑。可以想见,这种群体在成形后可能会进一步强化价值认同,并以此来达到某种社会影响,以实现自我的诉求。“快闪族”本身无可厚非,不过仍需注意活动时不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太大扰乱。

雷同词:闪玩族

【闪玩族】

词义: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度396个新词之一,指热衷于通过网络途径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并相约一起进行短途旅行、KTV、聚餐等短期游玩活动,以达到交友和放松等目的的群体。

考源:“闪玩”一词对应英语“Flash Play”,但并不见于英语世界,为从中文翻译而来。其成词可能受到之前流行于网络的“快闪”的启发。国内第一个“闪玩小组”于2008年11月在豆瓣网创建,并在同时组织了第一个同城闪玩活动。之后这种活动形式在城市白领之中流传开来,并引起媒体关注。数家平面媒体,以及央视都对其进行了报道。其中《北京青年报英语周报》最早给出其英文“Flash play”。经常参加闪玩活动者之间也彼此称呼“闪友”。

辨析:“闪玩族”与“快闪族”有相似之处,即都是通过网络的便捷联系方式来召集一批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并进行某种活动。不过相比“快闪族”的无厘头风格,“闪玩族”的目的性更明显,那就是“玩”。其持续时间较短也符合城市年轻群体生活节奏较快的特点。参加“闪玩”的人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活动来拓展自己原本较为狭窄的交际圈子,缓解因工作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和孤独心理,并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闪玩族”并不要求事前与参与同伴在网上有太多接触,因此不太会产生网络交友“见光死”的情况。经过游玩,如果能够从“闪友”升级到“驴友”、“密友”那是最好,如果不能也没有什么损失。同时还可以体验到新鲜感和刺激感,因此其群体才能快速扩大。不过由于对对方情况缺乏了解而可能造成的危险,还是应当有充分认识的。

雷同词:快闪族

【网课族】

词义:又称“淘课族”,指热衷于在网上下载收看国外名校公开课程的网民群体。

考源:“网课族”的兴起源于国外名校公开课程在全球网络的风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耶鲁大学在2007年左右开始的“耶鲁大学公开视频课程计划”。推出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给那些无缘进入耶鲁的人们提供一个获取耶鲁教育资源的机会,并让全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耶鲁课堂。这些网上公开课程在2010年初开始在国内网络上出现,并有一些网友和字幕组自发对其进行翻译,配上字幕并放在视频网站上。随后,这些课程开始火爆,在网民间迅速传播。网上听“耶鲁公开课”成为新的流行。而那些热衷于此的网友,也就被媒体冠以“网课族”之称。

辨析: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你可以端坐家中电脑前尽览名校课程,享受到与身处耶鲁等名校的学生同样的教学资源,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一次巨大进步。那些希望一览名校名师风采的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接受大学教育的人,那些未能圆自己留学梦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开放式课程得偿所愿,此举可谓善莫大焉。而在各个翻译组纷纷出手,为国内网民弭平了语言障碍后,名校公开课的火爆受欢迎程度更是令人欣慰。“网课族”们学习这些课程,不是为了什么学历证书,什么升官升职的敲门砖,而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乐趣的体验和享受,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虽然也有人质疑业余翻译组是否能够胜任翻译,也有人担忧国内高校是否能够应对这种冲击,还有人觉得现在网络公开课的火爆不过是一阵风潮,也许很快就会消退。但是无论如何,“网课族”的出现本身,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与以往不一样的东西。

雷同词:淘课族

【帮帮族】

词义:网络新词,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度254个新词之一,指在互联网论坛上发帖寻求帮助,或是提供各种帮助的人群。

考源:“帮帮族”主要活跃在各小区业主论坛上和主题社区,一般是为人们在小长假、黄金周里提供照顾宠物花草等帮助,或是帮忙修理电脑电器,提供咨询等。这种体现邻里互助,助人为乐精神的族群甫一出现,便得到了多数小区居民业主的欢迎和鼓励,在一些城市网络较为普及的小区已经盛行开来。

辨析: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传统的邻里关系便是建立在互通有无和互相帮助的关系网络之上的。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这种传统关系逐渐瓦解,人们对“邻居”的认识也从无话不谈的街坊变成同住一幢楼却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人。现代化的生活和自由主义的思潮带来了个体的解放,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传统地缘人际关系的没落。但是,人终究是社会的人,“帮帮族”的出现,其实就是网络时代下人际网络关系的一种重建与回归,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对传统邻里关系的重新实现。有不少人曾担忧互联网的出现会让人们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交往中而使得现实人际关系更加冷漠,使人们更加自我封闭,但“帮帮族”的出现,证明网络也一样可以成为新型人际关系的有力支撑。借助互联网所构建的社群团体,不仅能够重塑小区内关系网络,还能打破传统地域界限,形成更加宽泛的以文化和价值认同为纽带的融合群体。因此,“帮帮族”的出现,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当然,在网络虚拟平台之中,个人身份不确定,加之帮助过程之中的权责并不明确,因此在热心助人和寻求帮助时也应保有必要的警惕。

【做种族】

词义:指利用自己的个人电脑等工具,在网上免费提供下载资源,传播视频、音频、文档、图片等媒介内容的群体。

考源:要弄清“做种族”一词的含义,首先应明白“做种”说法的由来。这一说法是随着“P2P技术”的兴起而产生的。P2P的特点,就在于只要有用户提供上传,他人就可以下载,且人数越多,下载速度越快。因此那些共享资源文件被称为“种子”,在获得了资源后仍然提供上传使他人可以下载的行为便被形象称为“做种”,而热衷于此类的群体便是“做种族”。

辨析:“做种族”以自己的电脑为他人提供免费共享资源,是网络共享精神的体现。同样体现这种精神的群体还有为国外电视剧配上字幕的“字幕组”、对游戏文字进行汉化的“汉化组”、提供帮助信息的“帮帮族”等。这些群体的出现,体现了以网络为媒介的全新文化社团和群体的形成,也正是得益于他们不计名利,充当网上活雷锋,助人之余也自娱的精神,才带来了互联网的繁荣和网络社区的发展。他们是应该得到每个网民的致敬的。虽然这些传播文件的版权一向是个遭人诟病的问题,但在主流媒体的“管制”尚未取消之前,这也属于不得已的无奈。不过,网络的共享精神虽然令人称赞,但也容易造成免费午餐吃太多后好逸恶劳的“伸手党”现象,这点也需注意。

相关词:P2P、伸手党、帮帮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