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爱孩子,就把孩子推出门(23)

第七种:一切包办代替

不少家长将孩子视为"小皇帝"、"小皇后",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他们的保姆、奴隶,生活上包揽一切,学业上越俎代庖。上海、天津对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学习用品,74.4%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甚至有的上小学的孩子还要父母搂抱着睡,偎依着坐。其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爱心,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懒散和懦弱的不良个性。

对策:父母应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二三岁的孩子可让他自己穿鞋、穿衣服等,四五岁的孩子可让他整理玩具、学习用品、打扫卫生,洗衣服、洗碗、做饭等。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自立能力,又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第八种:害怕孩子哭闹

由于父母过于迁就依从孩子,导致孩子一不顺心时就以哭闹、不吃饭等相要挟。这时,溺爱孩子的父母就只好选择哄骗、投降、依从,甚至还容忍孩子打骂自己。

对策: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而打骂父母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孩子。父母在孩子哭闹面前要保持平静,若无其事,说清道理,决不迁就。不要一哭闹就依从孩子,也不要打骂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有时要善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有时要平静地劝说,有时给予冷淡,冷淡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第九种:袒护孩子

有时爸爸管教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有时父母管教孩子,爷爷奶奶出来说话:"你们不要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俨然就像《红楼梦》里的贾政、贾母管宝玉一样,其结果不仅孩子的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对策:只有一家人有统一的认识和方法,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当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家中其他家长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不让孩子发现内部的分歧,即使某个家长教育不当,也不宜立即干预,而要在事后统一思想、统一方法,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第十种:轻易满足孩子物质要求

很多家长都抱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想法,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尤其一些工作忙的家长,总是习惯用物质来表达或弥补对孩子的爱。这样会使孩子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和不体贴他人的不良性格,并且缺乏对理想的追求,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对策: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不应当满足的决不给予满足;应当满足的一般也不要马上满足,让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要告诉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东西,需要学会等待、忍耐、克服种种困难和努力争取才能得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