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译:我不能改变自己的理想而随波逐流,我就是一辈子苦难哀愁也要固守原则。
⑧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译:整个世界都浑浊,只有我清白;所有的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
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
译:沧浪的水清的时候,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的时候,可以洗我的双脚。
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译:秋气多么让人感到悲伤!萧瑟的秋景,草木凋落,一片衰败的景象。
○11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译:东邻家的那个女子,再增高一分就太高,再减一分就太低;施粉就太白,搽粉就太红。总之她生得恰到好处。
○12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宋玉对楚王问》)
译:他唱的歌曲越高雅,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第二节
极尽铺张之能事的汉赋和打动人心的汉乐府
一、汉赋和汉赋四大家
1.汉赋名片
说起“赋”这个文学形式,它萌发于战国,全盛于两汉,式微于宋元明清。所以,很多现代人对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那是因为我们天天听说,陌生,是因为我们没有详细去了解。在两汉时期,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写赋,赋在那时是一种时髦的体式。因为汉代的赋最能代表赋的水平,所以赋又叫做“汉赋”。汉赋一般篇幅较长,所以又称汉大赋。
2.汉赋四大家名片
汉赋四大家指的是汉赋写得最好的四位作家,他们分别是枚乘、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四人。
枚乘(?~公元前140年),字叔,古淮阴人。枚乘在当时就有很高的名声,他先依附于吴王刘濞,因为觉察吴王的逆臣行为,他首先上书谏说吴王,但吴王不听;七国之乱爆发后,他力主吴王赶快罢兵,但仍没有被采纳。随后,枚乘投靠了梁王刘武,并在那里成名天下。他的代表作有《七发》、《柳赋》、《菟园赋》,其中《七发》不但标志着汉大赋的形成,而且还开创了“七体”这一体式,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