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传》情诗里的浪漫与风雅

这个时期他很少回家与家人团聚,关于他们夫妻情感、生活方面的情况,在可 以看到的史料中也少有记载,至今我们已经很难猜想二人感情生活的具体细节。但李端蕙毕竟出身于官宦之家,明清之际,官宦人家的女子大多受过一些教育,都有 诗歌唱和的雅兴,有人说,李夫人从小便熟读古诗,有吟诗作文的才能,而且琴棋 书画样样都会,被亲友们誉为才女。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她的作品流传下来, 也没有看到任何有关其作品的记载。以梁启超的性情,如果有,不会不有所表示, 他的《饮冰室诗话》中就记载了其他女性的诗作,何以对夫人的作品不置一词?最有可能的是,她确实没有写过。如今我们也只能从梁启超写给她的诗词作品中,多少感受一点这对年轻夫妻之间的浪漫和风雅。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梁启超有《上海遇雪寄蕙仙》诗一首,其中几句是 这样写的 :

春寒恻恻逼春衣,二月江南雪尚霏。一事生平忘不得,京华除夜拥炉时。

江南二月,雨雪霏霏,春寒料峭,独居逆旅,梁启超想起昔日在北京与夫人围 炉夜话共度除夕的情景,描绘出一幅暖融融的夫妻生活剪影。

还有《寄内四首》:

一缕柔情不自支,西风南雁别卿时。年华锦瑟蹉跎甚,又见荼蘼花满枝。

月上帘栊院落虚,香罗帐掩旧流苏。东风昨夜无聊赖,故作轻寒逗玉橱。

三年两度客京华,纤手扶携上月槎。今日关河怨摇落,千城残照动悲笳。

萍絮池塘乳燕飞,蛮笺细展写乌丝。殷勤寄与临安去,陌上花开莫缓归。

诗中写到的离愁别绪,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有的意境,但梁启超写来,却也表 达了他在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1895-1897)这段时间里的生命状态和心情, 即在慷慨激昂之外,还有低回哀婉的一面。虽然国家的危机、现实的忧患,时时在 他心中激荡着不息的波澜,但这个风华年少的青年才俊,又怎能放得下家中的娇妻 爱女?夜深人静之时,他也要放纵一下自己的柔情与恋情。这种哀艳如箫声的审美 意韵,也表现在他写给夫人的几首词中。有一首《兰陵王·至日寄蕙仙计时当在道中》,写的是李端蕙归宁途中,梁启超因夫人不在身边,难以入睡,眺望窗外的苍茫暮色, 梦去愁来,担心她一路上风餐露宿,舟车冷暖 :

瞑烟直,织就一天愁色。栏杆外无限庭芜,付与斜阳尽狼藉,良期渺 难得。遮莫年华虚掷,迢迢夜,梦去愁来,还似年时倦游客。

天涯数行迹。念衾冷舟蓬,灯暗亭壁,篮舆扶下正无力。又月店鸡声, 霜桥马影,催人晨起趁晚驿。夜凉怎将息。

凄寂,共今夕,共目断行云,江树南北,芳痕触处情无极。有织锦留墨, 唾绒凝碧,思量无寐。又淡月,照帘隙。

另有一首《台城路·黄浦江送蕙仙归宁之黔余亦南还矣》,也写到李端蕙归宁, 夫妻离别的心情 :

平生未信离愁,放他片帆西去,三叠阳关,一杯浊酒,做就此番情绪。 劝君莫醉,怕今夜醒来,我侬行矣。风晓月残,江浔负手向何处。

天涯知是归路,奈东劳西燕,辽绝如许,满地干戈,满天风雪,耐否 客途滋味。几多心事,算只有凄凉,背人无语。待取见时,一声声诉汝。

另有一首《洞仙歌·中秋寄内》,写他在中秋夜晚,对月思人,想起去年中秋, 与夫人月下畅饮,悄悄窥视夫人的醉态 :

薄醒残睡,又四更天气,明月新来太无赖。记去年,今夕双影晶帘, 曾见汝一点窥人微醉。

瑶台天外路,依约年华,甚到圆时越憔悴。料脂香啼曙,镜粉敲寒, 算未减花底天涯滋味,待互倩素娥愬殷勤,万一梦魂儿断鸿能寄。(《饮冰 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下〕,以上诗词分别见 1 页和 89 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