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传》化育思成 :治学须有兴味(3)

就像梁思顺与周希哲的婚姻一样,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姻也被梁启超视为自己 的得意之作。梁家与林家可谓世交,梁启超和林长民的交情,可以追溯到民国初年 二人共同筹划成立宪法研究会的时候。在交往中,两人的共鸣和默契表现在做人和 兴趣的诸多方面,他们很快就成了意气相投的好朋友。所以,当儿女到了谈婚论嫁 的年龄,两位父亲几乎同时想到了联姻这件事。1919 年夏天,在他们的刻意安排下, 十八岁的梁思成在父亲的书房里见到了十四岁的林徽因。不过,对于儿女的婚姻, 梁启超并不主张完全由家长包办代替,他一再表示,他只负责观察、挑选,给他们 提供相识、了解、培养感情的机会,最后的决定权还在儿女手里。思顺的婚姻是这 样,思成的婚姻也是这样。他甚至希望,"普天下的婚姻都像我们家孩子一样",不过, 他也对思顺感叹 :"但也太费心力了。像你这样有恁么多弟弟妹妹,老年心血都会 被你们绞尽了。"(同上,116 页)说归说,他照样乐此不疲。

的确,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姻让梁启超操了不少心。林家原本希望能早一点订 婚并举行婚礼,但梁启超考虑,两个孩子的学业和前途更重要。所以,他主张思成 和徽因继续求学,待学业完成之后,再订婚、结婚,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他甚至还 有这样的打算,考虑到思成所学,也许不便于谋生,于是提出 :"你们姐妹弟兄个个结婚后都跟着我在家里三几年,等到生计完全自立后,再实行创造新家庭。"后来急着为思成找工作,帮助他解决生计问题,就是因为发生了新的情况。林徽因的 父亲不幸在战争中遇难,"思成结婚后不能不迎养徽音之母,立刻便须自立门户, 这就困难多了"。(同上,25 页)为儿女,梁启超总是想得很细、很多,事事都想在 前面。当时的梁启超已经疾病缠身,但他仍然不能放心万里之外的梁思成。他在给 梁思顺的一封信里写道 :"我们家几个大孩子大概都可以放心,你和思永大概绝无 问题了。思成呢?我就怕因为徽音的境遇不好,把他牵动,忧伤憔悴是容易消磨人 志气的(最怕是慢慢的磨)。……我所忧虑者还不在物质上,全在精神上。我到底 不深知徽音胸襟如何 :若胸襟窄狭的人,一定抵挡不住忧伤憔悴,影响到思成,便把我的思成毁了,你看不至如此吧!关于这一点,你要常常帮助着思成注意预防。 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同上,71 ~ 72 页)

我们体会梁启超的这一番话,他是深知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性格上有很大差异 的,特别是在遭遇了父亲死难的悲剧之后,她的情绪波动很大,甚至影响到梁思成。 梁启超专门写信给思成,对林徽因表示安慰 :"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地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渡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国艺术界有 点贡献,才不愧为林叔叔的好孩子。这些话你要用尽你的力量来开解她。"(同上,191 页)过了不久,他又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提到 :"徽音怎么样?我前月有很长的 信去开解她,我盼望她能领会我的意思。'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思成、徽音性情皆近狷急,我深怕他们受此刺激后, 于身体上精神上皆生不良的影响。他们总要努力镇慑自己,免令老人耽心(担心) 才好。"(同上,179 页)梁思成后来成为中国现代建筑学领域的一代宗师,林徽因 也在文学艺术诸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为父亲的梁启超是付出太多的心血了! 他们结婚之后,梁启超还有两点新的希望给他们 :"头一件,你们俩体子都不甚好, 希望因生理变化作用,在将来健康上开一新纪元。第二件,你们俩从前都有小孩子 脾气,爱吵嘴,现在完全成人了,希望全变成大人样子,处处互相体贴,造成终身 和睦安乐的基础。这两种希望,我想总能达到的。"(同上,54 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