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传》中西合璧的为父教子之方(2)

中国当时所实行的教育实在是太坏了。梁启超非常痛心地说 :中国人有两大厄运,不幸都发生在童年,女性躲不过缠足,男性逃不脱科举。除非你不读书,不受教育, 否则,你就是再有才华,再有志向,也只能俯首帖耳,被囚于八股制艺的罗网之中。 由于国家规定了科举考试的内容,一个人只有通过科考,才能得到功名富贵。所以, 乳臭小儿都被家长强迫着读《四书》、《五经》。这种情形在当时非常普遍,一点也 不奇怪。他举例说,譬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句话,汉代的学者和宋代的学 者都有非常详尽的解释,常常写了数千言都说不明白,现在却要牙牙学语、蹒跚学 步的孩子跟在老师后面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怎会不伤害孩子的心智和身体呢?尽管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却仍然坚持这样做,为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就因为考 试题目要从这里出 ;进而言之,功名富贵也从这里出。事实上,正是科举考试这个 指挥棒,犹如一双看不见的手,操纵着所有莘莘学子的命运。这样的教育完全违背 了孩子的天性,长此以往,他们的心智被禁锢,他们的品性被沾污,他们的志气被消磨,他们的人生被引入歧途,从而变成一群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苟且偷安、不辨是非的废物。他还引述严复的话说 :"长人虚骄,昏人神智,呜呼,几何其不率 四万万之人,以尽入于无耻也。"(同上,58 页)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梁启超参加会试落榜。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会试, 此后,他便放弃了考取功名的想法,全身心地投入了变法维新的大事业。作为过 来人,他自然不肯以科考和功名再来毒害自己的儿女。而且,由于清政府在光绪 三十一年(1905 年)废除了科举制度,事实上,梁启超的儿女们并没有赶上从小 读经作八股文的时代。大女儿梁思顺出生于光绪十九年(1893 年),是他和李夫人 的第一个孩子。戊戌政变发生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第二年十月,在父亲梁宝瑛 的护送下,夫人李蕙仙才抱着女儿梁思顺来到日本,与他团聚。当时,梁启超住 在东京小石川久坚町的一个院落里,为躲避清政府的耳目,他取了日本名字"吉田普",这个院子就叫"吉田宅"。从这时开始,梁启超才比较多的和女儿生活在 一起。在此之前,思顺一直是跟着母亲的,她的教育、学习,也是由母亲负责的。 到日本后,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长子梁思成出生,光绪三十年(1904 年)次 子梁思永出生,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三子梁思忠出生,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 次女梁思庄出生,这几个孩子都成长于日本,在家里被称作"双涛园群童"。此后 还有四个孩子先后来到这个世界,分别是四子梁思达、三女梁思懿、四女梁思宁、 五子梁思礼,他们都生于民国年间,其中梁思礼年龄最小,梁启超去世时,他只 有五岁,比他最小的姐姐梁思宁还小八岁,比大姐梁思顺则小了三十一岁。如果 也要命名的话,他们似乎可以称为"饮冰室群童",因为他们比较多地生活于天津 的"饮冰室",是在京津两地长大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