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堡和十位总统(4)

哈卡一共当了6年总统,但只有4个月是接任贝内斯作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后来的时间是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总统。事情的转折点从1939年3月14日开始,希特勒邀请哈卡到柏林总理府见面,到达后,希特勒却故意避而不见,一直侮辱性地让他等到3月15日凌晨1点半,希特勒告诉哈卡,他的国家事实上已经在德军控制之下,所以眼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合作,允许德军进入,这样做的结果是——进入将以宽容的方式进行,捷克人获得自给自足的生活,自治和适度的国家自由;要么抵抗,这样做的后果是——面临使用一切手段的武力镇压。过了两个半小时,戈林威胁说要轰炸布拉格,哈卡的心脏病犯了,疼痛减轻后,他与国内取得联系,签署了“让渡”协定。合作与抵抗的得失,到底哪个大哪个小?这个签字简直是逼迫哈卡拿国家民族的命运下赌注。3月16日,希特勒到布拉格城堡正式宣布“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成立。

成为“保护国”总统的开始两年,哈卡一直和贝内斯在伦敦的流亡政府暗中合作,后来,希特勒对保护国的情况不满意,把海德里希派过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肃,纳粹所谓的卓有成效,就是对当地更严酷的镇压,海德里希被称为“布拉格屠夫”。哈卡周围的人有的被送进集中营,有的被处死,他发现,只要继续做点什么,都可能让周围的人立刻失去生命,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海德里希被暗杀后,希特勒报复性地血洗利迪策村庄,都好像在证实这样的因果逻辑,那么,妥协与配合或许还可以暂时让国家和人民少受一点迫害或者把迫害延后一些天,只要活着就有机会。他能做的只是当个不被信任的傀儡,只是尽自己所能地挣扎着拒绝或者拖延一些事情。“二战”结束,哈卡被捕,43天后他在监狱医院死亡。

哈卡的个性可能不够坚强,他本来是著名律师,精通英国的案例法和国际法,“一战”后做到捷克斯洛伐克最高法院院长。他翻译过英国文学,喜欢收藏艺术品,还在1939年匿名出过一本叫《错误与错觉》的书,从这些侧面看,这是个技术型的人才,而不是一个战士。被确定为总统人选的原因在于他天主教徒、保守主义的背景,以及他和任何与瓜分这个国家有关的政府都不曾有过瓜葛。而哈卡就任总统的时机就是问题了,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丰富斗争经验和威望的贝内斯都无力在国内扭转局面,临危受命的技术官僚哈卡就更不可能,甚至“看家”都无法胜任。哈卡做总统是个受罪、受屈辱的过程,还很容易被人唾骂成卖国贼,在比较走极端那些年,情况就是这样。事实上,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卖国求荣,应该看他是不是为了私利或本集团利益而出卖国家利益,从我们看到的资料里,没有这种显示,倒是有几次哈卡拿辞职威胁,拒绝执行纳粹的决定,这里要说明一点,他本人对于纳粹并不重要,但侵略者似乎都很在意被占领国傀儡的“正统性”,所以这种威胁虽然收效甚微,但不是丝毫没有效果。找不到做“卖国贼”的证据,就不应该打倒他的品德,而只能评价方法策略是否得当。后来,人们开始理解,作为一个小国总统,在当时那种压力下实在不易,不能说是他个人的过错,只能说是民族的悲剧。后来,哈卡的墓地被整修,上面郑重地刻上总统字样,算是多少还给他一些公正,悲剧中也总算有了一点温情,他曾经的匿名著作也用真名出版了。世上的确有很多事情不具备分明的黑和白,对与错,世上的人也不仅仅只有绝对的正直伟大和绝对的奸诈渺小两类,不同的人对于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利益更加重要,更应该排在前面有不同的想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有不同的考虑。看看历史发展中人类经历过的斗争,甚至血雨腥风,会发现不同人之间能够比原来多理解一点点多包容一点点,往往都是人类进步的一个跨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