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打鸣容易,公鸡下蛋可难
母鸡变公鸡的新闻常有耳闻,但在自然条件下,公鸡变母鸡就要罕见得多了。
这是因为只有雌鸟才存在生殖系统发育不对称的现象。鸟类胚胎的生殖腺来自于生殖嵴,生殖导管则来自于苗勒氏管和沃夫氏管。在雌性中,左侧性腺和苗勒氏管发育成具有功能的卵巢和输卵管,而右侧保持原基状态,这是为了保持体重利于飞行而进化出来的。在雄性中,性腺和沃夫氏管则发育成对称的、双侧生殖系统,而苗勒氏管退化。
鸟类的性别虽然最初由性染色体决定,但性别的分化则在孵化阶段中受性激素所控制。正常情况下ZW胚胎的雌性生殖腺优先发育并分泌激素,是这些激素促使雌性特征发育,同时抑制雄性生殖腺的发育;ZZ胚胎则相反。因此如果在孵化的早期阶段,用雌激素处理鸡胚,可引起雄性胚胎出现不同程度的雌性发育。
由于成年母鸡体内只有左侧的卵巢输卵管发育,一旦它在外界刺激下病变损坏,则不再能产生足够的激素,这时右侧未分化的生殖系统原基不再受到激素的抑制,便发育为睾丸,母鸡从而变成能生育的公鸡,就出现了“牝鸡司晨”的情况。
事实上,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都可能意识到,在自然状态下,与公鸡要做女娇娥相比,母鸡变身男儿郎,那可真是容易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