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羊恋”是浪漫典范?(5)

种间杂交,1+1=3?

随着新的野外和实验室研究,一些不寻常的例子逐渐被人们发现。2006年,美国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耶稣·马瓦雷兹(Jesus Mavarez)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个小组在位于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交界处的山区中发现了一种杂种蝴蝶Heliconius heurippa,这种蝴蝶翅膀上的红色和黄色分别遗传自另外两种蝴蝶。新杂种蝴蝶在选择配偶时十分挑剔,只跟同时拥有红黄色斑翅膀的“同类”交配,对或红或黄的亲戚蝴蝶不感兴趣。同时,新蝴蝶的栖息地海拔比父母种蝴蝶都高,幼虫钟爱的食物也与父母不同。这就既保证了新的杂交基因组的“纯净”,又避免了同室操戈的情况发生。

于是,这又成了新物种诞生的另一种方式,也就是1+1=3。马瓦雷兹以及其他科学家的发现鼓舞了很多不走寻常路的进化生物学家,比如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生物学家詹姆斯马莱特(James Mallet),他估计至少有10%的动物物种是由种间杂交产生的。

虽然对10%这个数量科学界还有诸多争论,但是种间杂交产生新物种这一理论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毕竟大部分时候,演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造成种群隔离的地理隔离并非总是不可逾越的。

比如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北极熊是由棕熊演化而来的,两者大约在15万年前分道扬镳。而牙齿化石证据则显示北极熊在10-2万年前才从棕熊的杂食变成几乎单一的肉食。不管是15万年还是2万年,其实都只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瞬。只是由于第四纪冰期(也就是《冰河时代》中描述的那个年代)的来临,两群动物才被阻隔开独自演化至今并在外形到行为上产生了巨大的不同。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原本生活在北极圈以南的棕熊分布范围越来越北,并逐渐跟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北极熊亲密接触。结果就是近几年“棕白熊”不断被发现——地理隔离被打破了,是否会出现新种的熊,或者失散多年的棕熊和北极熊会否破镜重圆,这都值得期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