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有闲心侍郎捧才子,没缘法道士弃顽徒(12)

一来二去,这个小小的“龙泉诗社”因为有了王守仁而在余姚城里名声日振。

这天守仁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往龙泉寺去,远远地就看见山门外又围坐着一大群要饭的叫花子。

这几年浙东、淮南、扬州等地连年闹灾,很多地方颗粒无收,朝廷手里没钱没粮,救济不过来,老百姓只好四处逃荒。像余姚、杭州、绍兴这些受灾轻些的地方,满街都是逃难过来的叫花子。当地寺院里的僧人慈悲为怀,不忍心看着这些人饿死,有时候就在庙门外搭个粥棚,舍给灾民一碗粥喝。结果余姚城里凡有寺庙的地方都给成群的叫花子围着,乱糟糟的,看着实在不像样子。

社稷靠人心,寺庙靠香火,靠来靠去,说到底,一切靠的还是老百姓。百姓们有吃有穿,天下才像个样子,佛祖也才有了香火。可现在天下的老百姓穷极了,饿疯了,天下不太平了,寺庙又怎么会有香火?连佛祖都没面子了。

可今天龙泉寺门前和平时有点不同。在一大群叫花子边儿上,一块石头上坐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道士,粗眉大眼,长手长脚,满脸络腮胡子,稀疏的头发勉强挽了个发髻,穿着一身破烂道袍,脚下一双破草鞋,斜倚在石头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见守仁他们过来,这道士坐直身子,瞪起两眼目不转睛地看着守仁。守仁也不由得把道士多看了几眼,恍惚觉得似曾相识?可实在又想不起来,就这么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看着,走过去了。

这时候诗社里几个常来的伙伴都到齐了,钱若木从他老爷子的书房里偷出来半斤极品明前狮峰龙井,在屋里支起茶釜,弄来山泉,几个书僮在那儿忙着煮茶,七八个公子哥儿坐在边上品茗聊天。

其实这明前茶是个娇贵东西,茶叶要少放,烧开的滚水要略缓一缓再拿来沏茶,切切急不得,三碗一过,香气就尽了。所以品明前茶要缓慢,用掌中之壶冲泡,浅酌细啜,或是弈棋,或是清谈,似闲不闲,若品非品,茶香一尽就倾出去,随手再泡,所谓“泡茶宜慢,三冲即换”就是这个道理。

可眼前这几个年轻人根本也不懂茶叶的好坏,更不知道怎么冲泡,茶叶一抓就是一大把,水开了就沏,泡出色儿来就喝,想起诗来就写。正在屋里山南海北瞎聊天,忽然听得外头一阵乱,不知什么人在那里大吵大嚷。出来一看,却是山门外那个道士正在跟庙里的和尚吵闹:“你这破庙又不是六部九卿的衙门,还不许人进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