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毛泽东故乡的“父母官”(2)

午夜三时了,前面传来命令:“三连今天就住毛主席的家里。”三连的同志高兴得跳了起来。

1950年5月,毛泽东委托长子毛岸英前往故乡探望。毛岸英不坐车,不骑马,步行了30多里山路来到韶山冲,使那里的乡亲们感动得流下热泪。

1950年秋,《人民日报》刊载消息《湖南湘潭修缮毛主席故居》。

华国锋在担任湘潭县委书记之后不久,1952年春,他第一次前往毛泽东的诞生地韶山冲。那时,毛泽东的故居经过初步修缮,正堂屋门上方挂着“中国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家”金字横匾。

在“宣传华国锋”的热潮中,中共韶山区委员会写了《紧跟华主席,永远向前进》一文,内中这么记述华国锋初去韶山的情形:

当时,土地改革运动已经基本结束。在推翻封建生产关系之后,中国农村向何处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党内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伟大领袖毛主席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引道亿万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刘少奇则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极力鼓吹“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大搞“四大自由”,妄图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华国锋同志坚定不移地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带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他满腔热情地支持韶山冲里新出现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同时,亲自带头深入到各个屋场,调查土改以后农村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用本地的具体事例,启发教育广大农民群众:只有听毛主席的话,“组织起来”,才能真正得到解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状况,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上的记述显然受当时的文风的影响,写得空洞、干巴,而且用后来的事来说当初,把“批判刘少奇”之类都“提前”到五十年代初。不过,这段记述毕竟还是反映了华国锋早在1952年春便已经背着背包前往毛泽东老家,深入了解那里的农民情况。

前来参观毛泽东故居的人,日渐增多。参观者和毛岸英一样,要走很长的山路。华国锋作为县委书记,着手改善那里的交通,修筑公路,以使汽车能够直达毛泽东故居。

这样,前来参观毛泽东故居的人迅速增加。据当时的统计,光是1953年8月至10月参观者便达8833人。许多外国代表团、记者也纷纷前来参观,使湘潭县变得越来越热闹。

1952年8月,华国锋升任中共湘潭地委副书记兼湘潭专署专员。

这时,华国锋多次前往韶山冲蹲点,指导那里建立农村互助组。韶山冲刘秀华、汤瑞仁等成立的互助组,成为湘潭地区最早的互助组。

华国锋那时写了《湘潭县应如何推广互助合作运动》、《稳步建立和提高常年互助组》、《怎样整顿、巩固和提高现有的常年互助组》等文章,表达了他对于在湘潭大力开展互助合作化运动的见解。

华国锋还抓了贺建昌这一典型,树为湘潭县互助组的“十面红旗”之一。

贺建昌是湘潭县马乇乡的贫农,组织八户人家成立“变工组”,合了又垮,垮了又合,三起三落。华国锋得知后,三次到马乇乡蹲点,支持贺建昌,还带领贺建昌以及另几个互助组组长步行70里,到韶山冲去瞻仰毛泽东旧居……

华国锋写了《不断巩固和提高的贺建昌互助组》一文,在报上发表,提倡这一典型。

在华国锋的领导下,到1952年底,湘潭县的常年互助组达890多个,成为湘潭地区互助合作运动发展比较快的一个县。

1954年2月,韶山冲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成为湘潭地区第一个农业合作社。

1954年11月,华国锋担任中共湘潭地委书记,同时,他还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湘潭军分区第一政委和党委第一书记。这样,华国锋成了湘潭地区的“父母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