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毛泽东故乡的“父母官”(1)

华国锋参加武光所率的南下工作团。

武光记得,他们是在1949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出发南下的。来自老区的干部大约3000多人集结于石家庄。本来,还有2000名北平的学生跟他们一起南下,只是后来由于他们要先进入华北革命大学短期学习,所以没有与干部们一起南下。

武光带领南下工作团从石家庄到了河南开封,那里是中共中原局所在地。中共中原局书记邓子恢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邓子恢告诉武光,南下工作团被安排前往湖南接收。邓子恢向武光透露说,湖南省的省委、省政府的干部都已经配齐,因此,南下工作团的干部们到了湖南,恐怕只能“往下压”。什么是“往下压”呢?比如,武光原本是安排为省级干部的,“往下压”为地委级干部;华国锋原本安排为地委级干部,“往下压”为县委级干部。

果真,南下工作团到了长沙,“往下压”了:武光被任命为中共长沙地委书记,地委机关设在湘潭。

华国锋也被“往下压”。1949年8月2日,华国锋被任命为中共湖南湘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

对于华国锋来说,从山西南下,来到毛泽东的故乡——湖南工作,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从此,华国锋在湖南工作了20多年。后来,当华国锋成为“英明领袖”,一提到湖南,总是这么宣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英明领袖华主席工作过的地方。”

湘阴位于洞庭湖南岸。当时的湘阴,“四害”横行。所谓“四害”,也就是水灾、虫灾(血吸虫病)、土匪、恶霸。

华国锋来到湘阴,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这时,华国锋步入而立之年。

在湘阴,华国锋为烈士塔题写了这样的诗句——华国锋平时从不写诗,这是难得见到的华国锋诗:

为我人民事,牺牲命和家。

继承先烈志,建设新中华。

华国锋在湘阴工作了不到两年,1951年6月,被调离湘阴,到湖南湘潭县担任县委书记。这时,担任中共湘潭地委书记的是宋惠。

虽说华国锋在湘阴县的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在1977年“宣传华国锋”的高潮中,人民文学出版社专门出版了《华主席在湘阴的故事》一书,收录关于华国锋在湘阴的故事28篇。这些故事仍十分注意突出华国锋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精神。例如,一篇题为《打菩萨的故事》,写及县交通班的小张、小裴拿了大木棒去城隍庙去砸菩萨,华国锋得知后,找小张、小裴谈话。故事这么写道:

政委给他们分析,在这解放初期,人民觉悟还不高,清匪反霸正在紧张地进行的时候,打菩萨会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后果。政委分析得那么深透,小交通员们听得那么入神。是呀,在这个时候打菩萨,就会干扰当前的清匪反霸运动,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啊!事情不是摆得很明显吗?有些落后群众听了敌人的造谣,对人民政府产生了误解嘛!

“可是菩萨还要不要打呢?”一个交通员提出了新问题。

华政委说:“当然要打的。但不能由我们代表群众打,要让群众觉悟了自己去打。”

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本书,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个地方说:“你们看,毛主席是怎么说的?”小交通员们的眼光随着华政委手指的移动,轻声念起来:“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农民会用他们自己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须旁人过早地代庖丢菩萨。”

毛主席的话说得多么好啊!就仿佛是针对小交通员们说的。小张把华政委手里的这本书接过来,一看封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几个字闪闪发亮。

“华政委,我们再不打菩萨了。”小张和小裴惭愧地说。

1951年6月,当华国锋被从湘阴县调到湘潭县担任县委书记,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湘潭县委书记特殊的重要性——毛泽东正是湘潭县人!

1949年8月15日,打着红旗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毛泽东的家乡湘潭县韶山冲。当时一篇题为《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冲解放了》的报道这样写道:

每个人的步伐比往日走得更快,眼睛瞪得格外大,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宿营地是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的家乡——湘潭县韶山冲。队伍刚刚经过一座小山岭,突然灯笼火把齐明,火光下,照见一个木牌上写着:“此处离毛主席的家十五华里。”从这里起到韶山冲的东茅塘与上屋场,沿路站满了提着灯笼端着茶水的老乡们,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漫长的火龙。到处响着清脆的鞭炮声就像过年一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