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14:组织为什么会“低能”(2)

投资公司确实规范,拥有各种分析报告、可行性投资分析等等,但具体到市场的操作,显然就外行了,而外行要来控制内行,问题就暴露了。看看某个凉茶品牌到处招兵买马,大量的广告投放,但终端卖场、小店都没有看到铺货,或没有铺进去,这不是浪费资源吗?

大家都在按部就班地做事,而且按照最上层制定的“完美计划”部署,为什么会一年之后,完全没有看到起色?我觉得,投资公司入主快消品行业可以分享成果,但不要干预经营和决策。

每一个人都在干本职工作,执行力也很强,但结果出人意料——很不好。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只是在执行,而不会去想为什么要执行,这样做的道理在哪呢?

那就要搞清楚,“销售规范”下的低能是怎么产生的?

制度不是一切

制度健全是好事,但相互推诿、掣肘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你敢说某些国有企业的制度不健全吗?你敢说他们没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吗?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他们的战略规划、制度、手册拿出来是一套一套的。但制度是人定的,也是人去执行的。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就是规矩,制度最大的作用是保证你还在干活,仅此而已,至于其他你可以找很多理由来搪塞。

规范和效率不能画等号

管理很重要,规范也很重要,因为管理就是始于规范,但规范并不代表有效率。深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效率就是生命。如果规范就是效率,那么就应该说“规范就是生命”了。规范要体现出各司其职,但规范也容易过度,失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更容易忽视市场机会。

很多跨国公司的低层管理者就是纯粹的执行者,他们不用想为什么?他们想的是如何做好这件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完美的规范对中国某些企业来说,不见得是最优的选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