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如何将行为艺术的治疗效益扩大和延伸(1)

对行为艺术的认识,首先要消除许多误解。在视觉艺术中的行为艺术与戏院上演的舞蹈和戏剧是不同的,在英语上它们共用一个词“表演”(performance),可是在实际表现上是有不同要求的,戏剧和舞蹈都是预先排演,先有剧本再按剧情反复排练,最终是在一个固定场合,舞台或戏院演出。而作为视觉艺术的表演艺术(performance art),是由艺术家独自且随机完成的,更多的是没有排演的,因此许多是偶然发生的事件,艺术家根据现场情形和观众及周边环境而发展,加入更多的体验。我们确定行为艺术是生活艺术,它是直接在生活中发生,反映生活以及从生活中直接获得反馈。

在西方,行为艺术代表前卫艺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极为盛行,特别是当有大的社会运动和社会事件发生时,行为艺术的灵敏度会真正强烈地表现出来。比如防止艾滋病和反对越战。近年来行为艺术渐渐平淡了,因为西方的社会生活太平淡,而行为艺术多是在社会问题比较多的条件下才显得猛烈,在波兰和南斯拉夫这样的动荡的国家,行为艺术尤其显得活跃。近几年中国正处快速发展中,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形下,行为艺术也显出它活跃的本性。

“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创作。这是一种生存的选择,而非一种工作。艺术家有非常丰富的充满创造性和文化性的空间,无论金融状况如何,艺术总会存在,艺术也总可以不只是以投机的方式来买卖。”以上是引用苏富比拍卖行的艺术权威人士与收藏家的谈话,言外之意艺术除了商品的价值外有更多其他的功能和意义。

长久以来在中国对行为艺术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因为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封闭的历史,旧的传统扎根在人们的意识中。而近年来的社会制度的渐渐改变,文学家、艺术家往往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一些人,当世界范围的文化知识再度进入中国,艺术家最先尝试这些新事物,中国的行为艺术也就随着艺术家的试验而出现了。这一艺术尝试的出现,使社会大众如同见到洪水猛兽。关闭了多年的国门,只有传统艺术为主导的艺坛,很多艺术圈内的人也是保守的。新的和陌生的东西出现,这对他们已有的标准和已根深蒂固的意识是一种抵触,是一个冲击。社会上的广大群众更是不能一下子接受,人们面对新事物是不能很快理解的,特别是在中国已被洗过脑的人民,更是深恶痛绝具有颠覆性的东西,更何谈艺术了。因此行为艺术在中国是“精神污染”,曾有过一段时间,如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政府是不支持新艺术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通过澄清事实,让更多的人理解行为艺术的真相。2003年中央广播4台就曾在12人点播台上对行为艺术进行了讨论,以中国美术杂志的主编王先生为首的人就想趁这个点播节目给中国行为艺术致命的一击,来个斩草除根。他就当时中国实验艺术中引起社会关注的几位年轻艺术家用死婴做装置作品,进行有关艺术与道德的辩论,他更是引经据典地批判行为艺术。

在这场我也参与的辩论中,策展人高岭在发言时义愤填膺地说出,艺术家的工作如同科学试验一样,其中也会存在着成功与失败,那几个年轻的艺术家的勇敢探索值得表扬,虽然作品是失败的。在王先生的发言中,暴露了他对当代艺术的混淆与不解,不懂的东西就是不好的,他的意识很落伍,他如何能胜任中国艺术界的重要杂志《美术》的主编,如何能期待他带给中国大众新时代的审美!他坚持对世界文明的否认与自我封闭的态度,终究是井底之蛙。这次大讨论,结果是没能达到他的最初企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