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等于1个月,这是顾问组对学员说的。
我在大量的工作日志和总结感想中,读出一个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也是顾问组对自己说的。
顾问组和学员一样,经历了内心的挣扎,承受了现实的撞击,只是层面和角度不同而已。
“百日树人”是顾问组成员人生中最疲惫的一段岁月。从2005年10月到2007年,差不多用了两年的时间。
启动“百日树人”后,顾问组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富康集团,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学员的身上。
顾问组设计“封闭培训”,最主要的出发点是这种高强度、体验式的培训能够训练人的心智,能够让人快速增加职业化的素质,能够催化一个团队的内部凝聚力和团队情感。
引进虚拟市场的概念,是让学员在真实的运作模式中懂得市场规则,在输和赢的体验中熟悉市场游戏。顾问组力求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学员摔跟头,让学员失败,让学员没有面子……尽管输的结果很真实,但是输的代价却很低。
选择“封闭培训”,顾问组还有一个私心——和工厂井水不犯河水,不介入工厂的复杂局面。此前在对工厂主管的两次培训中,顾问组已经感觉到了工厂管理上的复杂程度,不想在这个方面花费心思。
一次次的紧急援助,一次次的深度介入,顾问组和学员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做品牌的筹备者,变成了工厂的流程改造者。
不过度承诺,创超值回报——长期坚持的这个原则,让顾问组揽下了很多与己无关的事情。而劳富文菩萨般的心肠和宽大仁厚的胸怀,让顾问组“大包大揽”还无怨无悔——如果选择不闻不问,顾问组倒觉得内心愧疚。
正如所有的组织变革一样,“百日树人”参与的工厂流程改造阻力重重。有一段时间,顾问组和学员遭到了激烈的反抗和谣言的攻击。还有几天,顾问组成员每个人天天拉肚子,怀疑有人在食堂饭菜中做了手脚。
变革的阻力不是来自事情,永远是来自“人”。
顾问组所推行的流程改造是渐进式的、温和的,这是顾问组平衡大局的自我要求。虽然学员的想法有时候会简单,行动有时候会冲动,但是学员在变革的“根本”上是没有攻击性的。
顾问组和富康集团只是短时契约,学员还只是边缘身份——所有学员都是在实习了半年多后才转正。这两个先决条件,决定了所有的变革都是以“帮助”的心态而不是以“替代”的心态进行的。
也就是说,顾问组和学员的介入,没有利益冲突,没有实质性的革命,只是进行流程的改造。
善意的“帮助”也会被强烈拒绝,因为顾问组和学员被当成了搅局者和威胁者。
学员的介入,动摇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比如发现偷货事件后,斩断了黑色链条;比如发现了社会上的黑中介后,加强了行政部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