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时间与变迁--历史精髓(1)

恐惧变迁

不像人类,大多数动物如同永远生活在现在之中。这是因为人能知往昔与未来,人会留心变迁。要做到这样,人们必须觉察,现在的一部分事物与以往相同,一部分则与之不同。若无更新(novelty),则仅存延续;若无延续,即仅存更新。兼有二者,乃有变迁,也有了历史。人类事务变化多端的更新与延续结合而成的万花筒,正是这门学问的迷人之处。

如果不曾有变迁,历史学家将无事可做。往日有一些人的确不希望变迁,以为变迁只带来懊悔,以为只会造成社会动乱。比如1549年英格兰西南地区,克兰麦(Cranmer)所撰写的英语祈祷书初次推行之际,反对者声称:“我们宁愿如以前一般用拉丁语做弥撒……而无意接受新式仪式,它看起来就像圣诞节的游戏。”See Fletcher(1968),p.135.康沃尔人以不会英语为由,要求用拉丁语做弥撒。这种说法完全不顾另一个事实,即他们会的拉丁语更少。关键在于熟稔。受过教育的人亦然,喜欢回顾所谓昔日的黄金时代,亦即《圣经》与古典著述所记述的时代。直到17世纪,人们才开始认为近代文明不逊于上古时期,并且开始放眼于进步的未来,不再回顾落后的往昔。See Bury(1924),ch.IV.

恐惧变迁深植人心,可溯自史前时代。许多早期人类从时序循环有则,而战争、饥馑等不寻常事件实非常态等信念中,寻获心理上的安全感。一位近代学者描述早期人类对历史的恐惧时说:“远古人类……为护卫自己,无所不用其极,反对历史带来的更新与不可逆转的事情。”Eliade(1989),p.48.

更令人吃惊的则是往日也有少数人憧憬未来。最著称的当数《旧约》中的先知(及其追随者)。他们期盼“神的日子”与救世主的到来。基督教的建立,更是将这种期盼从现世转到来生。然而整个中世纪及其后,又有少数的异端,则是期盼千禧年(Millennium)--一个人类可以即时完全善良、完全幸福的时代,并持此说度日。See Cohn(1952),p.xiii.For contrasting views of time,see Cohn(1993).更为人所熟知的马克思学说,与上述学说相似,可说是千禧年思想(millenarism)的近代世俗化版本。整体而言,历史经验似乎证明,为一个预允的未来而活,比为消逝的往日懊悔更不明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