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是长尾了-第80 000~1 000 000个条目。这些就是维基独有的内容,其他百科全书甚至不屑考虑它们。这些主题更专项化:恺撒密码、士兵们吃的午餐肉罐头、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等。这部分文章良莠不齐,有些堪称维基中的精品(热情的专家们写的),有些就是维基中的垃圾(自吹自擂、诽谤攻击、恶作剧)。许多批评家只知道盯着这些垃圾,但真正重要的一点是,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其他像维基长尾这样的东西。从核心科学到最新的政治时事,维基的涉猎之广是其他任何百科全书都无法相比的-无论是碍于纸张篇幅上的限制还是DVD性能的限制。《不列颠百科全书》没有关于长尾现象的条目(到目前为止),而维基里不光有,而且写得非常精彩和全面,足有1 500个单词(而且没有一个字是我写的)。
维基的作者们有机会将自己了解和爱好的主题细说给公众听,他们很容易被这样的机会吸引、解放和激励。使用新普及的简单工具-网页浏览器和互联网接口,力量倍增的业余爱好者们闯进了百科全书的创作领域,在短短5年时间里就将维基的内容扩充了上千倍。
这种“集体生产”,也就是大规模的志愿加入和业余参与,是互联网创造的一个非凡的现象。我们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任何领域中的大多数生产者都是无偿贡献的业余者,他们与专业者的主要区别只是可用资源的不同-相对较少的资源(但差距正在缩小)限制了他们的野心。当每一个人都能得到生产工具时,每一个人都会变成生产者。
声誉经济
业余者为什么要参与?在没有商业计划甚至也没希望拿到一张支票的情况下,一个人为什么要去创造一种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一部百科全书或一次天文学观测)?回答这个问题对理解长尾现象至关重要,这部分是因为长尾中的事情有许多都不是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又一次证明了一件事-我们必须在某些方面反思我们对市场的假设。在需求曲线的头部和尾部,创造的动机截然不同。一种经济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我们可以把长尾理论归结为一句话:需求曲线开始于头部的传统货币经济,终结于尾部的非货币经济,头尾之间则是两者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