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因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到2010~2011年进入缓慢复苏,主要归功于新兴市场的增长推动。不过,欧元区正饱受煎熬的主权债务危机却对世界经济复苏形成了潜在威胁,并可能导致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出现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欧洲内部的因素(尤其是欧元的采用)与全球金融危机及其演进有哪些重要联系?
欧元是否促进了危机的发展
欧洲的危机主要是金融市场对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居民家庭、金融部门和政府过度借款的反应。许多分析人士以及某些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公众舆论认为,欧洲的债务危机(导致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提出经济调整计划)是部分外围国家的财政挥霍所致,主要根源是福利国家模式的膨胀和公共部门工资的上涨。持此类观点的人士指出,如果这些国家早先能平衡政府预算,抵制扩大福利国家体制的诱惑,就不会产生过度的私人支出,投资者和银行也会对涉及的风险更加警惕。因此,欧元区外围国家必须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审视自己的财政政策,放弃各种福利目标。假如各国普遍遵守财政纪律,欧洲货币将重新走强,而不需要进一步财政刺激措施。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是此类观点的坚定支持者,认为财政纪律对于平抑危机至关重要。在德国的影响下,2010年6月的20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将财政紧缩列入了新的优先政策选项。
然而,对当前欧元危机背后动因的深入分析却显示,欧元区外围国家发生危机的主要原因其实是金融监管放松让欧元区核心国家的银行提高了杠杆率,它们提供的大量资金导致外围国家出现房地产泡沫和过度消费。与美国的情况非常相似,金融监管放松促进了新型金融工具和衍生产品的开发,鼓励房地产和消费走向繁荣。欧元的采用促进了外围国家的金融一体化,降低了汇率风险,但也导致大量资金从核心国家流入。欧元区核心国家的银行提供的越来越多的资金还在欧元区之外制造了类似的房地产泡沫和过度消费,例如冰岛、匈牙利和其他东欧国家。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带来了外围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工资上涨。虽然公共部门工资和社会性转移支付的增加导致政府支出剧增,但工资上涨和经济繁荣在初期有利于扩大政府财政收入,使这些国家的预算赤字能控制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限度内(希腊除外)。然而,由于工资和经济的增长是由不可持续的国内高消费推动,这些外围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因此受损,制造业发展出现滑坡。与此同时,欧元区核心国家却因为工资水平受到控制、欧元与以前的本国货币相对贬值,其竞争力和国际收支状况得到了改善。
2008年9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欧洲出现衰退,从而触发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经济衰退以及为应对衰退所采取的财政刺激方案,加上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影响,共同造成财政赤字剧增,债务指标严重恶化,这就是2010年早期始于希腊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背景(见图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