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宇宙有意识吗?(2)

一些科学家对于这种盲目的宇宙创造论深感不安,于是他们试图去“唤醒”宇宙。杰出的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琼斯在20世纪前半叶说过的一句话充满哲理:“宇宙最初看来更像一种伟大的思想,而非一台完美的机器。”而在当代,另一位经常与霍金展开辩论的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认为,意识的种子早在宇宙的最初状态中就存在了,即物质和能量的消失点(学术上称之为时空几何的普朗克尺度)。

例如,彭罗斯认为数学具有柏拉图式的特征,这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名字命名的。柏拉图提出每种人类特征都源于相应的宇宙特征——例如,爱是柏拉图式的,因为爱本身就存在于宇宙之中,而不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用以描述自己的情感的。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爱,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宇宙的一部分。彭罗斯也认为科学的基础是数学,但他认为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杂乱的数字符号。对于真正了解数学的人来说,它反映了宇宙中的特征,如宇宙的有序、平衡、和谐、逻辑,以及抽象美。因此你无法将数字和这些特征剥离开来,只研究数学符号。

每个物理学家都认同数学的伟大,所以我们很难舍弃与数学推理相生相伴的这些特征。换言之,也许你想寻找真相,难道真相的概念不存在于你的意识中吗?如果真的不存在,那么你又怎会知道你要去找寻的是什么呢?一旦你拥有宇宙中所包含的和谐与逻辑等特征,要想将意识排除在外会变得愈加困难。而灵性学在这方面要先进得多:我们的一切体验都在我们的意识之内,因此不存在脱离于意识的外在现实。彭罗斯还未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曾公开宣称自己讨厌主观宇宙的提法。但灵性学提及宇宙意识的美,是为了化解主观和客观之间的战争。事实上,在宇宙诞生之前的状态中,主观和客观都有存在的可能性。

而另外一些思想家则持完全开放的观点。他们不再将人类大脑与宇宙万物孤立起来看待,就像一个饥肠辘辘的孩子只能在面包房的窗户外嗅着面包的香味,他们打破了树立在我们和宇宙之间的屏障。普林斯顿大学已故教授约翰·惠勒认为,宇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人观察着这一过程,如果没有这样一位观察者,就不可能有宇宙的存在。如果没有这位观察者的参与,宇宙或许依然只是许多可能,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当我们看着星空中的繁星点点,难道这不是某位观察者的杰作吗?

或许许多人会认为这是“唯我论”,但宇宙不可能等着人类来创造。这一观察者或许是上帝(现在又有人会说这是“宗教迷信”)。但事实上,我们同样也不需要上帝。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有意识的宇宙本身。一旦你同意上述观点,任何其余的观察者都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无论是神圣力量,还是人类力量或者其他。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每种力量都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参与者。灵性学得到了绝佳机遇去拯救科学,让它舍弃盲目的宇宙创造论,这一机遇就是灵性学允许有意识的生命(我们)参与到有意识的宇宙之中。

但什么是“参与”呢?当像惠勒这样的物理学家提出在宇宙的初始阶段只是具有各种可能性时,他其实说的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波函数的坍缩。像光子这样的基本粒子不会像挂在宇宙这棵硕大的圣诞树上的小球一样静止不动地悬挂在时空之中。光子是光线中携带能量的粒子,它的运动模式像电磁波一样,会向不同方向发射,形成遍布宇宙的电磁场。但是一旦在宇宙的某个地方探测到了光子,就不再需要可能性了。观察本身就已经使电磁波形成了一个基本粒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