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以滑铁卢战役①告终,从那时起,美国似乎已经看到了金融的力量。罗斯柴尔德家族沽空英债的行为给全世界上了生动的一课,债务问题绑架了英国政府,在英法两方都遭受了极大损伤的情况下,银行却能够利用金融手段从中斡旋渔利,这是威灵顿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而到今天为止,如果有哪家银行的扩张或倒闭不会对世界金融产生影响的话,那么它所属的国家一定是贫穷、落后且愚昧的。
到此为止,将这一切串联起来之后,我们终于可以谈谈凯恩斯为什么要反对金本位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对经济复苏产生了极大的焦虑。因为战争是一项烧钱运动。并且是一项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丝毫益处的运动。战后的焦虑与困惑令许多国家不免开始怀念战前的国际金本位体系,怀念那种均衡机制所带来的稳定。
动荡过后,人们总是期盼稳定,但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稳定,所有人都很迷茫,经济学家们更是忙得焦头烂额。无数理论及学说被发表,而在货币问题上,主调自然落在了是否恢复战前金本位体系的问题上。这时候,必然会产生反对派与支持派,而凯恩斯则是众多反对派学者当中为数不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人物之一。
由于银行以及金融业能量的日益壮大,战后推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与战前相比出现了偏移,实际上这种偏移在滑铁卢战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面对银行及金融业的兴起,凯恩斯的态度是明确且坚定的,他十分赞成银行取代铸币厂的职能,并且对笨重的黄金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对论述。在《预言与劝说》中,他讲到,“当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和汇率的稳定这两者不能兼得时,一般说来,前者更值得争取;如果出现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也许幸运的是,争取前者而牺牲后者是阻力最小的一个办法。”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在一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里,汇率与价格的稳定存在着某种对立的关系,凯恩斯对此作出的解释是:
“在19世纪纷繁芜杂的世界,黄金能够保持其价值的稳定的确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在澳洲和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以后,金价的跌幅达到了危险的境地;在南非金矿开采以前,金价的涨幅又达到了危险的境地。然而在每一次危险中,它总能化险为夷,保住自己的声誉……但是未来的情况与过去并不一定相同。我们没有充分理由保证,在战前保持一种平衡状态所依赖的特殊情况,在现在仍然继续存在……黄金在19世纪的表现之所以能够令人满意,基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对此,凯恩斯怀疑的依据是:
1.金矿发现方面的进展大体上正好与其他方面的进展趋于一致……黄金既可能会昂贵,也可能会廉价。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期望出现一系列的偶然事件使金价趋于稳定,未免有些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