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与金本位的不解之仇(1)

以事实而论,金本位现在已经是一种未开化习俗的残余。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20世纪30年代的那段历史对大众而言将被渐渐遗忘,而帷幕开启的那一刻,凯恩斯将从坟墓中爬出来,并保持其一贯的犀利风格向那些抱怨纸币的人作出必要的回应,相信那一定会是非常精彩的演说,因为较李嘉图而言,他更善于自圆其说。

事实上,多数人对凯恩斯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多数人对多数历史人物的了解都是十分有限的。在一个浮躁的时代里,最受欢迎的东西往往是简介,我们淘汰整体而推崇碎片,所以必然导致我们的认知变得片面甚至出现谬误,而且这种片面以及谬误在被当做真理传播并扩散。因此,“野蛮的残余”成了多数人对凯恩斯唯一的认识,而“未开化习俗”与“野蛮”①是否同义,则应当由个人自己做出判断。

此外,每当我们接触一件事物的时侯,一种趋于表面化的解释总是会迅速被我们接受。而后,对它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没有多余的怀疑。但这种趋于表面化的解释都几乎是片面的或是荒谬的,凯恩斯与金本位制的冲突便是这样。在《预言与劝说》中,与金本位相关的内容十分有限,然而就是在这有限的篇幅里,其主题却仍被断章取义,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字里行间中暗藏的逻辑真相被趋于表面化的解释所湮没。

首先,在讲凯恩斯与金本位的纠葛之前,有必要先明确一下金本位的意义。这里我们需要抛弃一种传统的思维,因为金本位作为一种货币本位制而言,它的存在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义。在19世纪末的英国,一个特定的时期、一个特殊的背景以及某些特殊的原因导致黄金在价格上相对白银更加稳定,所以英国建立了金本位制,这种说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于从正方向的逻辑出发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答案,包括当时的局内人,亦不能摆脱这种惯性思维。

从19世纪初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的货币体系整体上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渴望追求一个关于统一货币制度、实现汇率稳定并最终形成一个最优通货联盟的构想。这个构想在当时非常热门,各国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际上为之所付出的行动却十分有限。

事实上,金本位制并不是在一个事先被估计到的背景下所诞生的,并且金本位制被作为国际化的货币调节机制其存在周期亦十分短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