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为天——零食

以前外国食物还没有大量进口时,米是我们最亲切的粮食,它不仅是我们的日常主食,也是许多零食的材料。用米做的零食,最香而且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首推爆米花,台语直接称它“米香”。可惜现在的孩子看电影时吃的大多是进口的、由玉米做的爆米花。

二三十年前,台湾许多市镇的路口,都会不时停着一辆爆米花的拖车,最醒目的是一个像炸弹般的爆米筒,米放入加温后几分钟,老板知道快要爆了,就会向左右的人连喊三声“爆噢”。那爆的声音很大,老板是提醒大家不要靠近,并且最好捂住耳朵。然后他就拿着铁网子到滚筒前端,接住高温爆出来的米粒,放到一个大铁桶中加入炒熟的花生瓣或葡萄干,再淋上麦芽糖或糖浆,快速地拌匀即倒入大木框定型,用滚棒整平,最后用竹尺切成小块,每块大约八公分见方。我们买到时,拿在手上还是热的,真是香!提着一大袋回家还可以放一阵子,是当年家里常见的零食。

现代的超市或者大卖场,也有现成的爆米花,每一包都放着干燥剂,想必是工厂大量制造的。少了“爆噢”的气氛和热香,那冷冷的爆米花真是今非昔比。

台湾的米制零食不少,像米糕、米粩也很有名,是到庙里拜拜常用的贡品。尤其是长椭圆形的米粩,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神回天上,贡品除了传统的三牲,一定要有米粩这种加了大量蜂蜜的甜点。灶神吃了甜甜的米粩,嘴就甜了,“好话传上天,坏话放一边”,希望他上天后帮我们向天神多说点好话。

每到过年前半个月,台湾的糕饼店或传统市场就开始出现胖滚滚的米粩。现代人怕吃太多甜食,厂家还会加入一些别的谷类配方,调成咸香的味道,也很受欢迎。

我们公司的一个业主,年轻时代接手家里的食品行业,一九九二年去湖南推广当地甚为罕见的米果产品,希望开发大陆市场,一周内接到高达三百多个货柜的订单,他的工厂日夜赶工生产,结果却没人依约拿现金来领货。

眼见几百万包的米果就要过期,他干脆把米果送给长沙、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的各级学校,从小学到大学,让每一个学校的学生都分到一包。万万没料到,这个善行成了最佳的市场行销,原本以为要打道回府的米果生意,因为学生们吃了后都很喜欢,奠定了他们产品的稳固市场。

世事难料,一小包米制零食,不但可以向天神祈福,竟然也深藏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大道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