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Chapter 2

社区组织者与义工

“有一些人,他们对自身的使命怀有虔诚的信仰和坚定的意志,哪怕只有一小群这样的人,也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莫罕达斯·甘地(Mohandas Gandhi)  

甘地笃信真理的意义。他把真理当做强有力的武器,对抗专政。  

灵感来源

甘地:通过非暴力抵抗实现国家统一

1915年,在南非长期领导非暴力反抗种族歧视运动的著名律师莫罕达斯·甘地,接受了祖国印度的召唤,重返故乡,帮助人民抵抗英国的统治。

印度张开双臂欢迎他的归来。孟买的码头挤满了人,等候迎接这位受过英国教育的律师远渡重洋归来。甘地在非洲时,总是身着合体西装,手拿精致雨伞,典型的英国绅士打扮。在人们期盼的目光下,最后一位旅客终于走下了三等船舱的跳板。拥挤的人群中是甘地瘦小的身影。他戴着传统头巾,身着都提(dhoti),腰间系着一长条未经缝纫的白布。

当时的议会党领袖贾瓦哈拉·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和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Sardar Vallabhbhai Patel)十分震惊。一位英国观察家这样说道:“我的上帝,他的装扮和苦力没什么两样。”但是对于等候在码头的印度人民来说,他抛弃精美西装的做法发出了明确信号:甘地是人民中的一分子,他已然脱下了英国统治的外皮。

这位被誉为“圣雄”(mahatma)的人,不是个普通的政治家。

南非,真理与和平

甘地于1893年第一次来到南非,在一家印度人开的律师所任律师。才到南非没几天,他就被人从火车上扔了下来,旅馆禁止他入住,连走在人行道上都会被推开。一切全都是他的肤色使然。但是他觉得,一遇到困难就跑回家,那是“懦弱”的表现,因此决定留下来,帮助印度人争取到应得的公民权。

他的头一个想法,就是要把异国的印度人民团结起来,当时在纳塔尔(Natal)和德兰士瓦(Transvaal)生活的印度人有6万左右。这些印度人社区分散各处,因社会阶层、宗教信仰和语言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但是,这种境况在甘地来到南非一年之内就得到了明显改善,1894年,他协助成立了纳塔尔印度人议会(Natal Indian Congress),之后又成立了德兰士瓦英国印度人联合会(Transvaal British Indian Association)。

甘地意识到,若想发起变革,就需要强有力的举措。他同时发现,面对压迫和不公正,人们通常采取三种回应方式:默默接受或逃离;诉诸武力进行反抗;通过非暴力方式勇敢抗争。而对于甘地来说,唯一可行的只有第三种办法。他明白,被动或非暴力抵抗,也就是他所谓的“真理之路”(satyagraha)是个强大的工具,可以让反对者毫无退路,只能面对并解决现实中的不公正问题。

甘地第一次真正踏上真理之路,是在1907年3月。当时,《布莱克法案》(Black Act)刚刚获得通过,要求所有的印度人都提交指纹记录,并登记在案。大规模的示威活动随即展开了,众多印度人聚集到了德兰士瓦,表示对这一法案的反对。在德兰士瓦的13000名印度人中,只有500名接受了登记。当局十分恼火,开始殴打并抓捕非暴力示威者,其中也包括甘地本人。入狱后,甘地主动要求被处以最长时间的监禁,其他人也纷纷效仿。

为了镇压不断上涨的示威者数量,当局决定对当地的印度人实行自主登记的办法。甘地接受了这一妥协,被囚禁的示威者也重获了自由。不过,斗争的过程是漫长的。经过整整8年的连续示威和不断入狱,当局最终在1914年6月取消了《布莱克法案》。甘地终于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的真理之路确实是改变社会的有效途径。印度, 象征与牺牲

1915年当甘地重归故乡时,印度的领导者认为,他很可能会很快发起独立运动。从18世纪开始,印度就沦入英国的统治,殖民政权从未把印度人当做平等的公民对待,而国家财富则集中在英国人和少数受到优待的印度人手中。

议会领导人戈帕尔·格卡尔(Gopal Gokhale)是独立运动中的一位智慧长者,他对甘地的回归充满期待,并建议他先到印度四处走走,全身心投入到后续斗争的准备工作中去。当提到甘地踏上孟买码头的那一刻时,他说:“看到你那身装束时,我就知道,我可以在平静中离去了。”这样的装束一直被人们传承了下来。

甘地听从了格卡尔的建议,但是,他怎样才能在这场斗争中找到平衡点呢?由10万英国军人和印度公务员组成的庞大政府机构管理着3.5亿人口,其中包括印度教徒、穆斯林教徒、佛教徒、锡克教徒、耆那教徒和天主教徒,遍及70万个村庄,涉及几百种方言和语系。尽管英国人为便于行政和军事管理而搭建了电报系统和铁路系统,但普通的印度人却很少走出家门和村庄之外的人沟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