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战略战术诸方面的关系,制定符合抗日战争特点和要求的战略战术,是取得持久战最后胜利的重要条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立足战争实际情况,着眼于战争发展,系统研究和阐述了抗日战争战略战术诸方面的辩证统一,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战略战术思想和军事辩证法思想,为科学制定和自觉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从战争目的和战争本质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的辩证关系。在毛泽东看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目的,也是战争的本质,它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原则,一切技术、战役、战略行动,一点也离不开战争的目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483页。也就是说,在战争以及战略战术诸方面中,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是相互矛盾着的两个基本方面,它规定和影响着战争以及战略战术的其它方面,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认清的一对基本关系。毛泽东深刻阐述了这一关系,指出:两者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在两者关系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482页。。同时,毛泽东还把进攻和防御看作达成战争目的基本手段,分析和论述了两者与战争目的之间的关系,认为:“进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但防御也是不能废的。进攻,是直接为了消灭敌人的,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因为如不消灭敌人,则自己将被消灭。防御,是直接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时也是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作为消灭敌人之主要手段的进攻是主要的,而作为消灭敌人之辅助手段和作为保存自己之一种手段的防御,是第二位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482页。
根据战争的目的和本质,立足中日战争的特点以及中日战争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包围与反包围、大块与小块之间互相渗透和转化的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毛泽东具体分析了抗日战争中战略战术诸方面,如进攻与防御、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抗日战争的具体战略方针:即在抗日战争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实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战斗的外线作战的方针;在第三阶段,实行战略的反攻战。毛泽东指出:战役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作战方针,“对于我之战略方针‘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说来,是相反的;然而,又恰是实现这样的战略方针之必要的方针。如果战役和战斗方针也同样是‘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例如抗战初起时期之所为,那就完全不适合敌小我大、敌强我弱这两种情况,那就决然达不到战略目的,达不到总的持久战,而将为敌人所击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486页。上述论述,深刻揭示了进攻与防御、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指导战争过程中的创造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