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巨奸诡辩,万众欢呼:周佛海(下)(4)

演说煽动民众情绪

说来,周佛海天生便有口才,在学及从政后复加以锻炼。譬如早年留日在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就读之际,便曾纠集十多位中国同学,组成一个讲演会,由他每周演说一次,当日即大受同侪赞赏,自己也就自命不凡,居然以中国的列宁自命。这天在庭下,他仍凭其口齿便给,侃侃而谈,如果对他煽动汪精卫叛国的真相不大明了,只听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辩白,还以为他是国府派往汪伪组织卧底的老大哩!

再说,中国司法界在审案时一向注重书状,历来,常听说某法官的判词写得好,某讼棍的状子撰得妙,却极少出现过包龙图这样口才上佳、问案条理清晰的法官。如此这般,就在这种多刀笔而乏辩士的传统下,庭上的赵琛、金世鼎、葛之覃诸公既乏辩才,便不由得增长了惯扯歪理的周某的气势!

其实这天审讯,虽然一路高潮迭起,但“潮峰”却意外地出在庭外,记得当天的报纸、广播,对此都因忌讳而未加报导,六十多年之后,且容我写在这里,以供未来史家参考。

审讯那天一早,周佛海从老虎桥监狱被一群法警押解向朝天宫高院,囚车一转进到法院左邻的白下路,他便发现路上涌现一片人潮,一俟囚车转过朝天宫左边角门,宫前广场更已结集千计男女,最后,进入大门,映进眼帘的更是密集人海。

一看路上院内群众对他不但并无敌意,而且表情大多和善,聪明如周,当已察觉这多半是当日的南京平民,也即是当年陷区百姓。于是当审讯告一段落,审判长循例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时,周某居然变调,改以悲天悯人语气,发表了一段激情煽动的演说。

首先,他语带悲切地说,七七抗战开始未久,平津京沪穗汉各地即相继陷入日军之手,国军既捐弃国土撒手西走,留下一亿五千万哀哀无告的子民便只有赤手空拳地待人宰割……此语一出,庭内一片静寂,但庭外天井里以及大门外的广场上,渐次便有嘈杂议论之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