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真經注疏卷之二十四(20)

無為曰:吾知道之可以貴,可以賤,可以約,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數也。

〔疏〕貴為帝王,賤為僕隸,約聚為生,分散為死,數乃無極。此略言之,欲明非名而名,非數而數也。

泰清以之言也問乎無始曰:若是,則無窮之弗知與無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

〔疏〕至道玄通,寂寞無為,隨迎不測,無終無始,故寄無窮無始為其名焉。無窮無為,弗知與知,誰是誰非,請定臧否。

無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淺矣;弗知內矣,知之外矣。

〔疏〕不知合理,故深玄而處內:知之乖道,故粗淺而疏外。

於是泰清中而歎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

〔注〕几得之不由於知,乃冥也。

〔疏〕泰清得中道而嗟歎,悟不知乃真知。誰知不知之知,明真知之至希也。

無始曰: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注〕故默成乎不聞不見之域而後至焉。

〔疏〕道無聲,不可以耳聞,耳聞非道也;道無色,不可以眼見,眼見非道也;道無名,不可以言說,言說非道也。

知形形之不形乎。

〔注〕形自形耳,形形者竟無物也。

〔疏〕夫能形色萬物者,固非形色也,乃曰形形不形也。

道不當名。

〔注〕有道名而竟無物,故名之不能當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