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三(2)

堯桀政代斯異,使物失性均也。

夫不恬不偷,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長久者,天下無之。

〔注〕恬愉自得,乃可長久。

〔疏〕堯以不恬淮人,桀以不愉取物,不合淳和之性;欲得長久,天下未之有也。

人大喜邪?毗於陽;大怒邪?毗於陰。陰陽并毗,四時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傷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處無常,

〔疏〕毗,助也。喜出於魂,怒出於魄,人稟陰陽,與二儀同氣。堯令百姓喜,毗陽暄舒;桀使人怒,助陰慘肅。人喜怒過分,天則失常,盛夏不暑,隆冬無霜?既失和氣,加之天災,人多疾病,豈非反傷形乎。不可有為作法,鈴致殘傷也。

思慮不自得,中道不成章,

〔注〕此皆堯桀之流,使物喜怒太過,以政斯息也。人在天地之中,最能以靈知喜怒擾亂群生而振蕩陰陽也。故得失之問,喜怒集乎百姓之懷,則寒暑之和敗,四時之節差,百度昏亡,萬事夭落也。

〔疏〕為滯喜怒,遂使百姓謀慮失真,既乖憲章之法,斯敗也已。

於是乎天下始喬請卓驚,而後有盜躡曾史之行。故舉天下以賞其善者不足,

〔注〕慕賞乃善,故賞不能供。

舉天下以罰其惡者不給,

〔注〕畏罰乃止,故罰不能勝。

〔疏〕喬,詐偽也。詁,責問也。卓,獨也。驚,猛也。於是喬偽詁責,卓爾不群,獨懷驚猛,輕陵於物,自堯為始,次後有盜坏之惡,曾史之善,善惡既著,賞罰係焉,慕賞行善,懼罰止惡,舉天下斧鐵不足以罰惡,傾宇宙之藏不足以賞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