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三(1)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三

河南郭象注

唐西華法師成玄英疏

外篇在宥第十一

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

〔注〕宥使自在則治,治之則亂也。人之生也直,莫之蕩,則性命不過,欲惡不爽。在上者不能無為,上之所為而民皆赴之,故有誘慕好欲而民性淫矣。故所責聖王者,非貴其能治也,貴其無為而任物之自為也。

〔疏〕宥,寬也。在,自在也。治,統馭也。寓言云,聞諸賢聖任物,自在寬宥,即天下清謐;若立教以馭蒼生,物失其性,如伯樂治馬也。

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也。

〔疏〕性者,稟生之理;德者,功行之名;故致在宥之言,以防遷淫之過。若不任性自在,恐物淫僻喪性也。若不宥之,復恐效他,其德遷改也。

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注〕無治乃不遷淫。

〔疏〕性正德定,何勞布政治之哉。有政不及無政,有為不及無為。

昔堯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樂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偷也。

〔注〕夫堯雖在宥天下,其進則治也。治亂雖殊,其於失後世之恬愉,使物爭尚畏鄙而不自得則同耳。故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也。

〔疏〕恬,靜也。愉,樂也。瘁,憂也。堯以德臨人,人歌擊壤,乖靜性也;桀以殘害於物,物遭憂瘁,乖其愉樂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