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香炉源流(17)

至于清代,为各式古香炉配置座盖更成通常的做法,此多半是“以备赏鉴”之器。而各式仿古香炉的制作,大约初衷便不是为着实用。故宫博物院藏和阗玉镂雕牡丹炉,式仿古铜簋,下有雕出连环纹的矮圈足,两侧牡丹花耳,精雕着牡丹花的炉身,上面是雕镂同样精细的玉盖,玉盖顶上的捉手也细镂花枝和花叶。炉高10.2厘米,时属清代中叶127(图3-46)。清庆桂等作《国朝宫史续编》卷七一录乾隆五十九年的一道谕旨:“近来苏扬等处呈进物件,多有雕空器皿,如玉盘、玉碗、玉炉等件,殊属无谓。试思盘碗俱系盛贮水物之器,炉鼎亦须贮灰,方可燃爇,今皆行镂空,又有何用。此皆系该处奸滑匠人造作此等无用之物,以为新巧,希图厚价获利。”那么这一件和阗玉镂雕牡丹炉,也可以算作以工巧而不合用因使得龙颜不悦的例子。它仿古而更在工艺上求精致,却以完全脱离实用而不能成功。

胪陈历代香具的精品,很像是对着一架多宝格,只见一片琳琅满目,其实与香具史并行的本来还有一条同样重要的发展线索,便是香料和焚香方式的演变史,而宋人又刚好是站在香料史中承上启下的位置。香炉在两宋的集大成,传统式样也多在此际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几乎都成为后世发展变化的样范,正是同这样一条线索紧紧联系在一起。当然这又是另外的话题。如开篇所说,宋人的燕居焚香原是一种真实的生存方式,“诗禅堂试香”,曾是故家风流的“赏心乐事”之一128。“却挂小帘钩,一缕炉烟袅”129,平居日子里的焚香,更属平常。《秋窗读易图》(图3-47),《竹涧焚香图》(图3-48),《飞阁延风图》(图3-49),《荷亭对弈图》(图3-50),《女孝经图》(图3-51),《妆靓仕女图》(图3-52),等等,厅堂,水榭,书斋,闺阁,松下竹间,宋人画笔下的一个小炉,几缕轻烟,非如后世多是把它作为风雅的点缀,而是本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小院春寒闭寂寥,杏花枝上雨潇潇。午窗归梦无人唤,银叶龙涎香渐销”130,两宋香事便总在花中雨中平平静静润泽日常生活。

读书导航